芝加哥學校告訴你:輸在起跑線,卻能逆轉勝

A+A-

贏在起跑線,對於現今家長來說,就等於孩子的一切,為此更甘於做孟母,搬到名校區,以求一勞永逸,孩子就從此走上成功的坦途。但在美國,也有龜兔賽跑的特例 —— 芝加哥公立學校系統入學率一直下降,所得資源不足,學校 4 分之 3 的兒童來自低收入家庭,這種情況令人難以對該區抱太大期望。但根據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數據顯示:這裡學生的進步幾乎比美國國內所有學校的學生都要快。

窮學生後來居上

誠然,起跑線上贏一點點,總有幫助,富有地區的學生往往考試成績都比較好,貧困地區的孩子平均得分較低。不過,美國 11,000 多個校區 3 億條小學考試成績數據打破了一些固有看法,在芝加哥,3 年級學生在閱讀和數學方面雖然低於 2 年級的平均水平。但數據表明,在接下來的 5 年當中,他們卻逆轉,在 8 年級的成績幾乎趕上了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之下,貧富率要低 5 倍的馬里蘭州安妮阿倫德爾縣(Anne Arundel County),3 年級學生考試成績雖然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增長落後於芝加哥。

由此,史丹福大學研究員 Sean Reardon 認為應該觀察學生每一年分數的增長,不是只著重每一年級的成績比較,而是估量學校在背後實際有甚麼行動令學生成績進步。他認為標準考試不完全是衡量是教育成功的標準,美國當局根據平均測試成績對學校進行評分,並按此準則對學校加以獎勵是錯誤的。

種族家世成差異

在數據中,一部分地區後來開始落後,是由於該區少數民族的增長率高。人口變化影響著像安妮阿倫德爾縣這樣的地方的增長率,可能是因湧進大量仍需要學習英文的學童,令數據有所偏差。

不過,Reardon 的數字中,即使是最快的增長率,也不能完全消除典型貧富區域之間早期存在的能力差距。這表明單靠最有效的學校系統,也無法克服兒童 3 年級之前貧窮所積累的不利條件以及種族間的差距,惟芝加哥絕對是特例。

芝加哥學校:改革可以扭轉劣勢

芝加哥有很多不利於學校的因素:永久削減預算、具爭議的學校關閉、罪案率和金融危機,他們如何能突圍而出?Reardon 指:「這是全國第 3 大有大幅度成長的學校系統,不僅是相對於其他貧困地區,而是勝過幾乎美國所有校區。如果明白為何芝加哥處於不利位置仍有高增長,這可能有助減少教育不平等。」

芝加哥 Mildred I. Lavizzo Elementary School 成了美國有教無類的楷模。 圖片來源:lavizzo.cps.edu

30 年前,時任教育部長 William Bennett 形容該市的學校「全國最差」,但市長 Rahm Emanuel 指,芝加哥已經遠超 30 年前的水平了。芝加哥大學和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員也指出,芝加哥相對於伊利諾斯州其他地區,在不同指標上都取得了成績。

Reardon 的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增長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班牙裔學生已超過了白人。在城市南邊小學 Mildred I. Lavizzo Elementary School 有 98% 為黑人,93% 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學校對面街的幾間房屋都被查封,而地區人口少,就業機會亦缺乏。但該校成績卻有所提高,打破了貧窮、外來人口增加就會影響增長的惡運。

學校裡,禮堂裝飾著其他地方的徽章:大學的旗幟、外國的旗幟、賴羅比(Nairobi)和都柏林時間的時鐘。Tracey Stelly 在 2009 年開始擔任該校校長,帶來各方面的大改革,扭轉學校先天劣勢:學校使用國際文憑課程、 學生讀收錄文學名著短篇的 Junior Great Books、學校舉辦社區農民市場、由校外團體帶領合唱團,並舉辦各種遊戲。Stelly 說:「只要孩子到這裡來,我們都可以培育他們。」今年秋天一個下午,她看著體育館中 5 年級學生和老師一起跳舞,慶祝全校籌款活動,「孩子們進場時,他們知道這就是自己所屬的地方。」

該區也重視數據和表現,所以 Stelly 希望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但同時保持輕鬆好玩。一樓的公告欄更新學校的出席率目標,另外還記錄了學生為考試成績設定的目標。因在該區出席率和成績的數據正被用來識別可能需要額外關注的學生。

芝加哥大學教育研究聯盟負責人 Elaine Allensworth 說,在這些變化之間,很難找出最有效的辦法。但她認為:「現在我看到的地方和 15 年前看到的很不一樣。教師之間的合作更密切,而且更側重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