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全球約 10% 至 20% 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Dyslexia),當中有 7 億個小童和成年人,會因而影響到長遠的讀寫能力,甚至遇到受社會排斥的情況。設計師 Christian Boer 的情況沒那麼嚴重,但基於自小就有讀寫障礙問題,常人能正常閱讀的文字,在他看起來卻是一團混亂的字塊。
「當我嘗試專注於一頁內文,文字便會扭曲、糾結成一些難以理解的東西。」Boer 長年因無法順利閱讀而感到困擾,尤其令他的童年陷入自我質疑:「在班上,我總在想為何自己會有這毛病,是否太倦?還是今天不在狀態?但是,當其他同學已經完成功課,而你只是剛剛做到一半。你會開始自卑和反問:是不是我太蠢?」
當然,Boer 比較好運,在他 6 歲的時候,父母便知道兒子有讀寫障礙問題。在額外輔助下,他很快就重返校園,但多年來仍然無法應付長篇多頁的電腦字體。不久,他決定自己的問題由自己解決,問題其實不在於人,而是字型,他激起決心要設計一款解除讀寫障礙者煩惱的新字型。
讀寫障礙並不是缺憾,而是大腦思維存有差異。在處理視覺訊息時,大腦會潛意識地將文字進行扭曲、旋轉或變成鏡像,這是偶然令人閱讀時難於辨認的原因。而一般相信,讀寫障礙者的大腦會更容易將原本的 2D 文字當成 3D 物件,文字會多了一個自由搖擺的維度,所以,他們在接收訊息時會經常混淆 b 和 d,或者 p 和 q,這是他們難於閱讀的原因。
Boer 的設計名為「讀寫障礙體(Dyslexie font)」,是一個可以讓讀寫障礙者專心閱讀的字體。他解釋指:「傳統上,字體設計會有特定規則,例如字母結構愈整齊愈好。對一般讀者來說,好像 h 和 n 的弧線,兩者如果一致,字體在觀感上乾淨和舒服。但對我來說,因為這些字體看起來是 3D 的,所以在某些時候它們會過於相似。」Boer 形容,他的設計重點,就是要將讀寫障礙者眼中的「 3D 字體」打扁。
與傳統的字體審美觀不同,「讀寫障礙體」的觀感強烈地不對稱、亦不均勻,但這一點是它讓讀寫障礙者看得舒服順暢的竅門。除了大階字母會稍為加粗,令整段文字讀起來不像一片字海,「讀寫障礙體」的另一特色,在於刻意把字體重心放在下半部分,顯得下粗上幼。Boer 把這概念比喻為在一個單車車輪上綁著一塊磚頭:「當你轉動車輪時,磚頭永遠跌到下面。字體也是,當閱讀時字母突然翻轉,你馬上曉得這不妥當,因為重心的部分要在下面。」
從個別的字母結構來看,與其保持字體同一標準格局,有時當字母出現一些長條狀,反而會令字母在一堆文字之中更為突出。如 v、w、y 這幾個字母,儘管是相同的筆劃,高度顯然各有不同。類似地,b 的上半部分會窄過 d 的上半部分,而 u 的右邊亦比 n 的左邊稍長和彎曲,並不是純粹的左右和上下翻轉。這些細微的調整,都是為了增加字母的辨識度,從而令讀寫障礙者不會因為字母太相似而扭成一團,陷入困擾,影響閱讀節奏。事實上,這設計靈感主要是來自手寫字體,Boer 指出,就其理解,不少讀寫障礙者都覺得手寫字其實易讀過電腦字型。因為電腦字型更容易令一篇文章的觀感變得面目模糊。
當然,這並非首創的讀寫障礙專用字體。圖像設計師 Natascha Frensch 在 2003 年亦曾設計過一款名為 Read Regular 的字體。美國讀寫障礙協會早前曾建議,有讀寫障礙傾向的電腦用家應使用 Arial、Comic Sans 和 Century Gothic 等字體 —— 字體結構沒那麼整齊一致。Boer 的設計顯然將這種不均稱的字體結構進一步擴大,從而更易於閱讀。荷蘭特文特大學曾為「讀寫障礙體」做過統計,當讀寫障礙者使用這款字體來閱讀,讀錯字的情況會大為減少。同時法國里爾大學亦有調查顯示,讀寫障礙小童的注意力,確實會因為字體的協助而更集中。
Boer 當初設計出這款字體,其實只為了提交大學畢業專題,其後發現身邊很多人都有讀寫障礙問題,他才延伸為可供他人下載和使用的字體。這位誤打誤撞的文字設計師感慨表示,過去多年,他從不知道有這麼多人跟他一樣受困擾於讀寫障礙。開發至今,「讀寫障礙體」已被全球下載了 30 萬次,而他曾以為這種不怎麼美觀的字體,最多只會在他畢業出來工作之後,獨家出現在他本人的筆記電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