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點,正確發放負能量方法

A+A-
很愁。 圖片來源:路透社

常將「Don’t worry,be happy」這類說話掛在嘴邊,強打精神硬要將負面情緒化為正面,有沒有想過其實發愁有益,而且非常重要?加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Kate Sweeny 指:「事事擔心的人對於壞消息的承受能力更高,而且遇到好事時更開心。」所以說,強求凡事樂觀來維持心理健康實在捉錯用神,憂愁擔心無害,你需要的只是正確的發愁方法

憂慮可以讓你設想最壞情況,以便你適應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任何壞事。它既可當你的「情感緩衝」,也是很好的推動力,Sweeny 解釋:「它讓我們注意到未來壞事發生的可能性,因而推動我們極力避免惡運,例如擔心出車禍的人通常都會扣好安全帶,怕面試不過關的人會多花時間準備。」然而過猶不及,放任擔心容易憂思成疾,如何拿捏發愁的中庸之道?

1. 安排「憂慮時間」

洛杉磯的臨床心理學家 Sarah Kate McGowan 形容:「憂慮就像水,會填滿你提供給它的所有空間,所以最好設定好時間限制,每天只用那段時間憂慮。」基本的方法是,每天定時定點專心擔憂,重點是過程要用文字記錄,捕捉所有思緒,用來解決眼前難題,一來化憂慮為生產力,二來通過這種刺激控制法(Stimulus control),培養憂慮的條件反射,將擔憂趕出日常生活,只留給每晚那段「憂慮時間」。

2. 憂慮手記,幫你找出結論

如此說來,擔憂其實只是解難過程的一部分,而之所以憂思不斷,乃因找不到解難結論,難以忘懷。

早前紐約雜誌 the Strategist 就推薦紐約聖彼得睡眠中心臨床主任 Paul Glovinsky 的憂慮手記法,可保安寢無憂。他建議慣性失眠或焦慮的人可以自製一本「憂慮手記」,每晚飯後靜思細想,記錄心中擔憂的事:「先在前一頁列寫困擾的問題,再在下一頁寫出你其時想得到的對策。即使它未能幫你解決問題,也幫你得出暫時的結論,安置好煩心事,讓你拋開手記後放心忘憂。」

3. 分清哪種擔憂有用

想善用擔憂,先要分辨甚麼才算合理擔憂。怕見工準備不足被踢出局是合理擔憂,但如果怕未來老闆是某天被你踩過鞋踭懷恨在心的路人就太過分了,兩者有用無用其實一目了然。The Anxiety and Worry Workbook 作者 David Clark 勸讀者,如果讓你掛心的只是發生機率極低的假設性問題的話,就盡量釋懷吧;即使你擔心的屬於現實問題,如果非你力之所能及,還是忘掉為上。緊記擔憂的作用是推動你有所作為,做好接受最壞後果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