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失效的時代逼近,醫學界或借鑑古法或生物勘探,不斷探尋抗生素以外的出路。近年有「糞便微生物移植」一法冒起,借助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細菌為病人治病,根治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感染。不過此法動輒需要出動直腸鏡或鼻管,叫人望而生畏,有學者更進一步,研發出「糞便藥丸」,轉化糞便成口服藥,臨床實驗亦證明成效可比傳統方法。
糞便微生物移植法的研究應用範圍愈見廣泛,逐漸延伸至對付出現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如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和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目前此法普遍用於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患者。艱難梭菌感染會導致腹瀉和偽膜性結腸炎,嚴重者更可致命,單計 2011 年美國便有 2.9 萬人死於此症,而且因其抗藥性強,病人即使服用抗生素,癒後亦容易復發。不過,若接受糞便微生物移植,消滅抗藥性細菌,平衡腸道微生物,病人復發率則可大大降低。
糞便藥丸
糞便有療效,但現時的移植方式始終不若傳統服藥舒適方便。阿爾伯塔大學最近就嘗試將糞便加工,經過防腐、冷藏等處理,製成藥丸,進行臨床實驗比較口服糞便和傳統移植法的療效差異。
研究共有 116 名受艱難梭菌復發性感染病人參與,研究員隨機將他們分成兩組,其中 57 人口服糞便藥丸 ,其餘 59 人則透過直腸鏡方式接受糞便微生物移植。結果,治療後 12 周 96.2% 病人再無復發感染,證明大便藥丸療效可比傳統移植法。糞便藥丸成本較低,而且口服糞便藥丸比之灌腸怡人得多,大部分服食藥丸的受驗者都表示治療「完全沒有造成不適」。研究論文日前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作者 Dina Kao 對實驗結果感到鼓舞:「真是瘋了,我們從未在其他藥物中見識過這種程度的療效。」
糞便如何治病?
雲德標大學生物學家 Seth Bordenstein 解釋:「糞便可救命這點無庸置疑。它是一種複雜的物質,所含多樣微生物及化學物都有醫療作用。」每克健康人類的糞便,就有 1 億病毒和古菌,千萬結腸上皮細胞,上百萬酵母菌和其他單細胞真菌等等,它們互為作用,形成一個微生物組。將健康糞便移植至病人身上,重建腸道微生物系統平衡,有助抗惡菌,除了艱難梭菌,糞便微生物移植更可治療便秘、腸易激綜合症和柏金遜症。近年糞便的醫療價值逐漸受到重視,今年初香港更成立亞洲首間「糞便銀行」,高價收購糞便以資研究。
糞便治病成效有目共睹,但糞便中具醫療成效的成分仍是一個謎。最近就有一小型研究發現,除菌後的糞便同樣能有效治病,意味具療效的可能只是糞便中的某種非細菌微生物。Kao 也承認尚未摸清其治療機制:「糞便何其複雜,我們還未完全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