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個世界愛滋病日,何時解決不治之症?

A+A-
1981 年 12 月 1 日,世界第一宗愛滋病被確診,此日在 1988 年被訂為世界愛滋病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衛生署最近公佈,今年第 3 季已錄得 153 宗愛滋病病毒感染、12 宗愛滋病確診個案。在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估計有 15% 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染上病毒。各方除了希望增加公眾對愛滋病相關認識外,更希望此病不再污名化,當然,最治標又治本的就是做到「零感染」,或者根治此不治之症。

愛滋病重災區非洲最近在這方面出現了曙光。當地衛生研究組織 African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實驗室主管 Thumbi Ndung’u 撰文指出,當地研究員正了解控制病毒的免疫機制,並以此開發治療和預防愛滋病病毒的新型藥物和疫苗,並已取得長足進展。

非洲針對愛滋病的研究項目「The sub-Saharan African Network for TB/HIV Research Excellence」提供了一些重要發現,包括病毒如何傳播、免疫機制如何使人在沒有「雞尾酒療法」的情況下控制病毒等,這些知識將來可轉化成有效的疫苗或其他治療方案。

至關重要的免疫系統

團隊其中一項主要研究,是了解人體控制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機制,特別是感染病毒初期的運作。研究員發現,在 HIV 感染的幾周內,人體能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殺手細胞 ——「細胞毒性 T 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能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HIV,但 HIV 病毒會狡猾地變種以逃避免疫系統識別。

加上在急性期(Acute phase)所產生的細胞毒性 T 細胞有缺陷,「殺手」很快就死掉,使病毒得以存活。

病毒的存活方式

HIV 會以突變的方式避開人體的免疫反應,同時繼續自我複製及繁殖。但在特殊情況下,病毒發生的突變反而「害人終害己」,令其自身癱瘓,無法繼續有效複製。研究人員發現,病毒其中一些區域比較弱,一旦受免疫系統攻擊,就會令病毒癱瘓。而這些病毒弱點區域可以加入 HIV 疫苗中,令身體針對這些區域產生免疫反應,以確保免疫系統能夠狙擊病毒。

遺傳因素影響免疫系統

HIV 疾病是多變的,沒有著名的「雞尾酒療法」(即組合至少 3 種抗愛滋病毒藥物),絕大多數 HIV 帶菌者會在 10 年內發展出愛滋病,而有些人更是兩年內就病發。但還有一小部分人被證實感染 HIV 病毒 20 多年,卻幾乎無法檢測到體內的病毒量,也沒有發展成愛滋病,由此可知,病情的變化會因為支配免疫反應的遺傳因子而相異。有些人天生有更好的基因組成,使他們能夠具備良好的免疫反應,足以抵抗並控制病毒。

感染 HIV 但具有極高免疫力的人,又或者免疫系統早已攻陷其弱點令複製機能癱瘓的,都能在沒有「雞尾酒療法」下健康地生活。研究人員希望由此入手,探索具優異免疫反應的遺傳基因是如何組成。

病毒亞型的不同

世界各地都的 HIV 病毒都有著不同的基因類型(稱為亞型或分支)。根據 HIV 亞型,不同區域的愛滋病毒在生物活動性方面都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與各地疾病惡化速度的差異一致。HIV 病毒的特定特徵,會使 B、D 亞型比 A、C 亞型更有效地自我複製。矛盾的是複製效率較低的亞型,卻更易傳染,可能是病毒複製速度較慢,患者存活時間較長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