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一句股民術語,港股大時代再度降臨。恒生指數昨收報 30,003 點,不但突破 30,000 點大關,更創下近 10 年高位,重返 2008 年金融海嘯前的水平。眾望所歸,這都是十大藍籌之首「股王」騰訊的功勞。騰訊於今年股價翻了至少一倍,升幅遙遙領先恒指,而近日股價更曾飆至 439 元,市值達 5,340 億美元。不但比馬雲的阿里巴巴更早一步,成為第一家市值超過 5,000 億美元的亞洲企業,同時也超越了市值 5,190 億美元的 facebook,躋身全球 5 大企業。
今日的恒生指數,要說成「騰訊指數」也不離譜,因為恒指年內累積升幅超過 7,000 點,騰訊便包攬當中 2,000 點以上的升幅,佔整體近 3 成。騰訊與恒生指數的相關系數年內曾高達 0.99(1 是完全同步,-1 是完全相反),即升跌走勢近乎一致,騰訊升市,恒指幾乎不會見紅,騰訊倒跌,恒指難有喜訊,無容置疑已成為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巨無霸。
股價上的飆升並非完全炒作,騰訊目前的 2 大業務,通訊平台微信(Wechat)和手遊軟件,皆處於增長勢頭,業績數據亮眼。譬如說,用戶超過 7 億人的微信,在中國已是不可或缺的手機程式,從收發訊息、社交群組、餐廳預約以至支付系統,微信的應用層面鋪天蓋地,反過來說,沒有微信甚至不能在今日的中國生存。手遊則成為騰訊最為實際的收入來源,旗下著名手遊「王者榮耀」自面世以來,全國風行,目前線上玩家人數甚至超過德國總人口。
壟斷式通訊平台加上手遊收益豐厚,促使騰訊今年第三季度進帳達 40 億美元,淨利增長 69% ,遠勝市場預期。騰訊市值以倍數攀升,順利踢下 facebook,目前與 Apple、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Amazon 和 Microsoft 並駕齊驅,成為全球上市公司的五強之列,而且是唯一一家既不是美國企業,亦不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儘管升勢凌厲,震驚全球,但美國 CNBC 形容,在當今 5 大企業之中,騰訊也是唯一在中國以外並不具有知名度的公司。當然,騰訊正積極走出中國,但目前主力業務全然集中於內地,他們並不打算拓展自家產品和服務,而是投資外國科創公司和手遊開發商。事實上,騰訊便一直持有電動車生產商 Tesla 和社交軟件 Snapchat 的股份。
2004 年上市,由 3.7 元起錶的騰訊,豈只身價百倍,帳面上累計增長 11,200 倍。2014 年股價升穿 600 元的騰訊破天荒將股票「拆細」,由啡底股 1 拆 5 變回紅底股,以吸引更多散戶入市。僅用 3 年時間,騰訊又重新升到接近啡底股水平,鑑於「入場費」不菲,預計不久之後將會進行第二次「拆細」。如果散戶忍到手,從騰訊上市開始就長「揸」到今日,便真的單車變摩托,由 100 元變成 100 萬元,紅衫魚都變成一桶金。
作為最大得益者之一的騰訊大股東,南非傳媒集團 Naspers,則堪稱奇貨可居的當代例證。Naspers 在 2001 年以 3,200 萬美金注資,於騰訊持股佔比 34%,時至今日可換算成 1,280 億美元,而且他們至今一股未沽,於帳面上賺盡,更被視為一宗極其成功的「世紀大刁」(Deal of the Century)。不過,Naspers 的主席 Koos Belker 就高處不勝寒,需要承受一定壓力。在股東大會上,Naspers 已被其他股東要求以出售或分拆形式減持騰訊股份,以進一步增加騰訊的市場價值。
事實上,雖則騰訊水漲船高,但主席馬化騰的持股量一直偏低,而且持續減少,市場已經見慣不怪。在今年 9 月小幅度減持後,馬化騰現時的持比僅佔 8.69%。
如今「股王」騰訊是不少股民的搖錢樹,股價扶搖直上,鮮有令投資者失望,基本上只有買貴,沒有買錯。坊間時常揶揄,騰訊可以升到幾盡?這件事連馬化騰都不清楚。過去他就曾經錯估形勢,損失慘重。當上市公司主席以個人名義「放貨」,往往都會惹來市場揣測,而馬化騰減持股份最經典的一次,則發生在 2010 年。當時騰訊股價為 200 元水平,馬化騰卻突然申報,要以 67.8 元的超高折讓價賣出股份,而在一連串的減持交易中,馬化騰帳面虧蝕超過 10 億元,甚至引起投資者恐慌,成為騰訊歷年跌市風波之一。
事件起因是 2009 年馬化騰和投行曾進行「對賭」,簽下期權協議,當時騰訊股價只有 40 元,投行以期權費為賭注,若到期日騰訊股價超過 67 元,馬化騰便需要以 67 元讓股票售予投行。結果騰訊頻頻破頂,身價大漲,馬化騰則輸了巨額「賭局」。這亦說明當年馬化騰並非如此看好自己的公司,也沒想到騰訊只用幾年時間便於股海封王。
當然,以今日的市值來看,馬化騰的一時失策,都只是這家科網巨擘一段雲淡風輕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