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書機 —— 針線之於紙

A+A-

萬字夾面世前,若要將幾張紙相連,就只能以針或線之類貫穿整疊紙。雖然用萬字夾不需要把紙貫穿,但始終不及以針線牢固,所以針連紙之法並沒有因為萬字夾面世而消失。針現時已經化身成釘書釘,以釘書機一壓,紙就連成一疊,很方便。

釘書機早在 1868 年已出現,發明者叫 Albert J. Kletzker。早年的釘書機是龐然巨物,但卻只能載入一口釘書釘,形狀和今天常見的一樣,都是呈「凹」字形。置釘於機內,兩邊尖端向上,將紙置於釘尖再以機器壓紙。釘貫穿紙張後,兩端以人手屈曲,如此,釘書釘就牢牢騎在這疊紙之中了。此操作原理,就是現今釘書機的「上下顛倒再手動折曲」版本。當時發明者稱這部機器作「紙夾(paper clips)」,可見當時文具的功能用途,並不如今日分得這麼仔細。

「麥吉爾專利牌單按釘書機」。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後來,釘書機再有新式技術。經營專利權中介公司的文具發明家 George W. McGill 改良後,新釘書機面世,命名為「McGill 專利牌單按釘書機(McGill’s Patent Single Stroke Press)」。McGill 的釘書機將釘上下反轉,令人按一下就能將紙釘妥,機內依然只能容一口釘。雖然如此,McGill 的釘書機生意仍然不錯,令他有錢到處興訟,由美國打官司打到英格蘭。他的另一項發明品至今依然為人熟識,香港人多叫作「魚尾釘」,釘頭狀如圓鈕,釘身扁平並由兩層銅片組成,用魚尾釘貫穿紙張後,掰開釘尾銅片即成。McGill 就曾因有公司侵犯他的魚尾釘專利權而打官司,不過,官司雖贏,卻得不到金錢賠償,法庭只是下令被告者以後在產品上補印文句說明這是 McGill 的發明。

在 McGill 忙著打官司之際,其他發明者為改良釘書機想出新妙計,現代釘書機的雛形就在當時面世。Daniel M. Somers 發明出另一種釘書機,並於 1878 年申請專利權。這種釘書機內有釘槽,能容十數口釘。不過,當時釘書釘未如現今黏貼成一排,釘容易因位置不正而把槽塞住,所以 McGill 的釘書機銷售量依然比 Somers 的高。

釘書機和釘書釘,到了 20 世紀初再經改良後,機身變細,機關也更精巧,與今日的釘書機幾乎一樣。這種小釘書機被稱為「手提輕便釘書機(Portable stapling machine)」,由 Bostitch 生產,1924 年同公司亦出品新型釘書釘,從此釘不再是散裝,而是以膠水黏貼成一排。將一整排釘置於釘槽,釘書機能快速釘好幾疊紙,不必逐次入釘了。

有釘的釘書機,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近年復興的無釘釘書機,在紙上切出舌狀紙條,以這條紙作「釘」,貫穿全疊紙。發明者 George B. Bump 在 1910 年申請專利權。當時 Bump 的無釘釘書機有 4 種款式,兩種設於書桌用,另外兩種則是手提。近年有商人認為無釘釘書機能減少耗用地球資源,才再生產出售。

  • 無釘釘書機的介紹。

參考資料

James Ward, Adventures in Stationery: A journey through your pencil case. Great Britain: Profile Books Lt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