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好,何必乘車上班?

A+A-

工作磨人,但每天早晚堵在路上的通勤時間更磨人,研究指通勤時間過長可致抑鬱和過重。撇除醫護、零售、教育、交通等親身提供服務的工種,千千萬萬個文職人員每天花個多小時專程回公司只為坐 office。然而在 21 世紀,按理說網絡才是工作的真正根據地,在家工作有何不可?何必通勤

史丹福大學學者就希望利用 VR 技術構建虛擬辦公室,透過網絡讓員工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從此通勤時間就只限於連接網絡那短短幾秒鐘。

「辦公室」此一工作形態自中世紀萌生至今,員工靠公司辦公室提供的空間,切換工作與閒餘時的心情、集中精神、與同事商討公事,提升生產力。其後隨著商住區域愈隔愈遠,通勤時間也愈來愈長,佔用大量不受薪的私人時間,浪費資源和交通費,又不環保,增加城市交通壓力之餘,人迫人徒增上班壓力,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抑鬱、心血管疾病等,反而降低員工生產力,適得其反。因此「在家辦公」一度中興,被標榜重視員工健康、提倡彈性工作的企業試用,惟網絡再普及卻始終未能克服「同事不親身上班開會」的社交隔膜,企業如 IBM、Honeywell、Reddit 紛紛將在家辦公的員工召回辦公室

簡言之在家工作的問題,在於員工缺少與同事親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上司亦難以監察員工有否怠工。事實上,研究亦發現能親身合作的團隊,比之全憑電郵溝通者,完成複雜任務的效率更高。親身相處時的肢體語言、微表情、情緒交流均可營造默契,提高團隊凝聚力和解難能力。儘管 IBM 等企業擁護 Home Office,也不得不承認,現今科技仍未發展到能讓員工在網絡上合作無間如實體辦公室。

為此,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 Jeremy Bailenson 在其創立的 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花逾 10 年時間研究 VR 技術,希望終有一天 VR 虛擬辦公室能取以代之,打工仔不再需要通勤。第一步,就是利用 VR 製造臨場感,見 VR 如見真人。的確,足夠逼真的 VR 影像,代表虛擬辦公室的建構已成功了一半:「早有一系列 VR 研究反映,只要你相信與你對話的是真人實時的 VR 影像,你的對答態度已經和對電腦演算式很不一樣了。」

紐約大學 Media Research Lab 去年曾推出影片,示範研究員如何單以 VR 耳機及眼罩,化身 VR 人物進入虛擬環境,主任 Ken Perlin 指他們正研究如何應用 VR 技術,改革職場。現時,愛爾蘭銀行和英國國家電力供應公司的員工已率先試用 VR 開會軟件,前者的工作實驗室主管 Mike Harlick 形容是次體驗就像與未來合作:「在一個自創全虛擬的環境開會,與視像通話開會不同,我們可以共用同一個白板和同一份文件。」

Bailenson 指出,雖然目前 VR 技術已能重現視覺及聽覺擬像,但由於觸覺、嗅覺和其他感官的模擬仍未能被 VR 複製,因此要做到如與真人相交,還遠遠不夠,更莫說部分人長時間配戴 VR 眼鏡會出現暈眩。然而見證 VR 技術躍進的 Bailenson 有信心能在不久的將來,「解放」通勤時被困車龍的上班族:「只要我們能將眼神交流、身體距離、姿勢等交談時會展現的隱晦細微之處納入 VR 中,就有望建構虛擬辦公室,消滅通勤時間。」

不過,在試用階段見證英國國家電力供應公司員工試用 VR 開會的創新科技主任 David Goldsby 就有感,雖然大家深受此 VR 技術打動,但酒店  Wi-Fi 網速不足,實在有點拖後腿。看來,要建構虛擬辦公室,有待改善的除了 VR 技術,還有網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