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 80 年代興起的「路上觀察學」,當中不得不提滝本淳助與久住昌之(「孤獨的美食家」作者),在 88 年至 90 年間於綜藝節目「Tamori 俱樂部」曾經主持的迷你單元 ——「東京 Twilight Zone」。「Twilight Zone」出處是一套美國 60 年代的電視劇,內容為科幻玄奇的短篇故事,有點像後來的「X 檔案」。所謂「東京 Twilight Zone」,正如單元開頭的招牌對白:「世界裡不可思議之物、偏離常識之物,這個單元會為大家追查因由、探明真相」,就是發掘東京的稀奇古怪之物,例如沒有門口的梯級、或者超高的防撞欄等等。
而追溯歷史,「路上觀察學」實際是源自赤瀨川源平、南伸坊、荒俁宏等人,於 86 年創立的「路上觀察學會」。其致力發掘現代都市規劃系統外的建築,或者可稱為街道的博物學,著目於脫離常理之物。「路上觀察學會」成員之一的藤森照信說,路上觀察似是毫無意義,實際上是尋找普通人沒有注意的事物,性質像古典落語(在舞台上說故事的藝術表演)一樣。「路上觀察學」其實是都市巡行,採集與解釋特定時空中的城市現象,透視背後潛在的歷史與思想。
都市是被閱讀的文本,透過行走或鏡頭的觀察,抽出被認為具有意義的段落,跨越現有的系統,重新解讀日常之物。「廢墟熱潮」是世紀末的特有紀念物,現代性的崩壞混和了時代終結的感覺,「廢墟」透露出「現在」扭曲與終結的恐怖,人們迫切去想像「完結」的之後,還存在甚麼。
宮本隆司認為廢墟就是都市的死,不知死焉知生,所以要窺探都市的全體像,應該要面對其死亡。都市是記憶的合集,但廢墟是「不存在意義的空間」,或者說是所有歸於虛無的狀態,所以都市的解體就意味著「日常」的終結。城市開發的新陳代謝下,非規劃性的殘留物成為過去的殘像,同時投射出現代性的龜裂。
自稱廢墟愛好家的栗原亨,在「廢墟熱潮」過後繼續出版「廢墟漫步指南」系列;東京電視在 2015 年播出介紹廢墟的系列節目 ——「廢墟的假日」。順利渡過千禧年後,大家發現世界末日沒有來臨,明天繼續要上班上學,原來終結的盡頭是另一個開始。當現有的系統「死亡」後,在前方迎接我們的到底是甚麼?想必這就是岡林洋的「第三類廢墟」的詩學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