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度琳:「何者」—— 獻給徬徨的大學生

A+A-
電影版「何者」劇照。

大學 4 年,不少畢業生茫茫然走進了求職市場。夏天快過,有些人可能已經卸下書包,不捨地換掉學生八達通,走到中環的寫字樓,開始經歷漫長的就業歲月。

暑假中段時收到一個後輩的電郵,問我可否替她介紹暑期工。我認識這個比我年輕的女生已經兩年,她沒有那種別人對「90 後」詬病的問題,她有禮熱誠、勤奮好學,在任何年代的準則來說也是個好學生,可就是沒能找到一份暑期工。沒有背景,也沒有父幹,在她的世界沒有唾手可得的好處,但亦因此我更想幫助她。遇到這些請求我總是歡迎的,有人來敲我門求指點等同間接認同了我的能力,應該感到高興吧。

很多年前的夏天,我也在找實習工作。山窮水盡疑無路,親戚卻說有個非常 well-connected 的朋友應該可以介紹我入銀行當實習生。履歷表做好了,也對這個目標職位做了仔細的資料搜集,然後鼓起勇氣致電那位朋友詢問可否幫忙。當時我才知道那位人脈很好的朋友原來是傳媒界的,從未在銀行上班,跟我的背景亦截然不同。她劈頭就問:「為甚麼我要幫你?你有甚麼過人之處令我非介紹你不可?」雖然有點錯愕,我仍然企圖推銷自己,也希望這個人可以先聽聽我的背景和抱負。可惜她只是在電話另一端不停以教訓的口吻跟我「分析我的情況」,記得最入心的那句是:「你這種程度的人,我是絕對無法介紹我的朋友給你認識的。」

掛上電話之後,我想了良久,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我盡可能還是不要靠人了;第二,如果將來有大學生來求我幫忙,我絕不會以同樣的態度回絕。

多年後我已經差點忘記了求職這件往事,直至再讀「何者」一書才勾起當日求職的回憶。「何者」講述的是現今日本大學生的求職情況 —— 以兩個字總結就是「徬徨」。雖然出生率在下降,但日本的經濟一直在萎縮,勞動市場還是一個鬥得你死我活的地方,朋友之間互相欺騙、掩飾自己的求職進度實在是常態。「何者」要說的不只是朋友之間的競爭,還有年青人在「為找工作而討好別人,埋沒自己」一事上的心理掙扎。就讀不同學系的朋友本來各有理想,但時勢迫人,在大學最後一年要把愛玩的一面收起,明明內心不安又空洞,也要向別人推銷自己是個獨一無二的人。儘管如此,大學生在面試上還是不停受到拒絕和打擊。為了得到大企一職,他們還要與已畢業的校友打好關係,展現出那種「有如齒輪一樣低調而刻板地工作直到退休」的熱誠。可能你也不時在大學的「Secret」群組看到類似的留言 —— 進入職場就是失去自己的過程。

「何者」未必是最精彩的小說,但肯定寫實。主角拓人表面上是個好好先生,毫無攻擊性,實情暗地裡匿名在 Twitter 恥笑同學在找工作時的虛偽與狼狽 —— 當然最虛偽的肯定是他自己無誤。我想起了當天那個又傻又天真的自己,為了一份暑期工去求人幫忙,也沒有想過自己的尊嚴可能會受損。不過回心一念,我還是要感謝當天那個「朋友」—— 遇過差勁的人,我才明白和善和真誠的對待是如此難得。求職只是一時,做人卻是一世,沒有那通電話,我肯定沒有今天的鬥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三十過外的女性,日間工作刻板艱澀,唯有靠下班後的生活調劑。 假日愛躲在家中聽音樂看劇集,沉迷本格推理小說,喜歡大城市如倫敦和巴塞隆拿。

https://www.facebook.com/pendulu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