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事新作風,通用電氣也學會「斷捨離」

A+A-

作為美國其中一家規模最大的綜合企業,涵蓋了電燈、航空、醫療、家電等不同業務範疇的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簡稱 GE),如今可謂樹大有枯枝,因業務太多而令自身受困。這家可追溯至 19 世紀,歷史悠久的跨國巨企,近年業績一直陷於泥沼,表現遜色。剛在 8 月上任的新行政總裁 John Flannery 更坦言,上季業績令人「極度失望」,不過,這位已在通用電氣效力 30 年的老臣,仍抱著一腔熱血,盼望可以變革自強,發奮中興,甚至高調地對投資者保證:「GE 將會變得不一樣。(Things will not stay the same at GE.)」

新官上任三把火,John Flannery 上任後,亦宣佈了 GE 內 3 位最高管理層的離開,當中包括上一任行政總裁,美其名為「提早退休」的 Jeff Immelt。老臣救國,高層引退,有市場分析員認為:「他正在對全公司發出很明確的訊息:『新長官到任了。』」John Flannery 強調,目前需要改變企業文化,而管理層除了必須調整薪酬和福利,更應該為業務表現負起更大責任。這位出身於金融部門 GE Capital 的新掌門,不但敢於對高層開刀,甫一上場便有不少大動作,而特別的是,他奉行逆向操作,不做大,反而先做細。或許是明白到一己之力難以扭轉這企業帝國的頹勢,因此,翻身之道在於「斷捨離」,他的計劃是令 GE 變成一家更小、更簡單而且更有效率的公司。

通用電氣新任行政總裁 John Flannery 強調,需要改變企業文化,並集中火力於核心業務。 圖片來源:通用電氣網頁

John Flannery 承認公司的財政狀況惡劣,不但將 GE 的全年盈利目標大幅下調 3 分之 1,同時現金流較預期大跌一半,減本目標則倍增到 20 億美元,並可能擱置季度派息。與此同時,亦宣佈了大規模重組計劃,重點仍在於一個「減」字訣。為集中火力發展重點項目,John Flannery 明言,在今、明兩年,公司將會退出高達 200 億美元的非核心業務。市場更傳出消息,指 GE 將會在下個月削減數千個職位,並關閉位於海外的研究中心。

通用電氣今年至今股價已累跌近 3 成,於道指成分股之中表現最差 。圖片來源:路透社

無法想像 John Flannery 到底花了多少勇氣,才能夠一掌舵就一口氣「減」得那麼全面。事實上,其上位之路也頗為悲壯,從目前狀況來看,GE 只是一個名大於實,一蹶不振的巨人,上一手留下難以挽救的「爛攤子」,需要他臨危受命「執手尾」。據路透社分析GE 在過去 16 年的投資總回報僅得 0.64%。今年美股接連破頂,本就利好投資氣氛,GE 卻仍然一枝獨「瘦」,股價按年下跌近 3 成,嚴重跑輸大市,在道指成分股之中包尾

John Flannery 形容,公司的所有項目都需要重新審視,當中雖有表現強勁的部分,但顯然有部分業務前景極為欠佳,需要盡早退出。目前他並未公開哪些非核心業務將被「賣產」,詳情要待 11 月中宣告。不過,路透社引述投資分析師 Scott Davis 所指,市場對此看法已很明確:「或會選擇賣走交通運輸、照明和其他非核心業務。」

儘管 GE 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愛迪生電燈公司,以獲得專利的照明和電力業務起家,但時移世易,誠如掌門人所說 —— No Sacred Cows,世上沒有永遠賺錢的生意,如今相關業務已非主要盈利來源。單是上季,其電力業務的收入就大減 51%。電力供應和油氣業務表現極差,是拖後腳的主力,導致現金流大跌和商譽減值,從 Jeff Immelt 時期開始就困擾 GE 多年。另一方面,為去蕪存菁,「斷捨離」後 GE 的資金和時間將會聚焦有增值保障的業務上。雖未正式公布,但 John Flannery 曾在訪問中暗示,航空和醫療項目可以為公司帶來真正商機。

事實上,John Flannery 在成為行政總裁之前,就是帶領 GE 醫療部門的主管。對於解決目前困境,他可能是最佳人選。John Flannery 自言,其身份令公司內部很多人覺得他是「局外人」,但他認為正是這個「局外人」的身份,可以為公司帶來新的視野和改變。他形容自己是一個「身在局內的局外人」,聽著確有幾分悲劇英雄的意味。不過,亦有意見認為,當市場和投資者對 GE 的預期愈低,公司就可以更靈活地重組業務,意味著 John Flannery 的成功機會愈大。

John Flannery 曾是帶領 GE 醫療部門的主管,認為正是由於「局外人」的身份,他可以帶來新的視野和改變。

隨著 GE 大幅下調業績預期和削减派息的憂慮,在消息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多家投行都紛紛降低其投資評級,而股價更單日重創 7%。正如 John Flannery 在訪問中表示,今年是艱難的一年,明年也絕對不易走,將會是一個「Reset Year」,他說:「這是一項大型的自救行動。」

雖說自己的公司自己救,但這番言論,是勵精圖的開端,抑或只是「出口術」好讓投資者消化壞消息,仍待時間證明。而分析員的口徑一致,大家並非不相信 John Flannery 的能力,只是不相信這家曾經是美國市值最高的大藍籌,能夠在短時間內絕地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