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對職業女性來說大概是工作生涯中最難過的一道坎。懷胎 10 月放完產假後再復工,職位如常,但家中多了個待哺兒,即使你早有後著,拜託了家中長輩代湊,上司同事早已暗暗將你歸類為「孩子優先、工作次之」的人,加上不免間中為了兒女傷病而遲到早退,漸漸你就被投閒置散,從公司主力退居後勤,做起討厭的無聊工作。不過,最近日本出現了新工種,聘請在職母親當外判高層,扭轉過往輕視媽媽們的企業常態。
在日本部分大公司,產後員工受惠於「時短勤務」措施,直到孩子滿 3 歲前,都可在 4 時提早下班。保障有了,但針對在職母親的冷待和抱怨不變。以在東京都內兒童用品店工作的某位 32 歲女性為例,畢業後從事商品規劃,曾先後為 3 間公司效力,因為業績優秀一直備受重用;但產後甫復職,接手的盡是與以往不同的瑣碎工作,每天最難的事,就是為自己找事做。她向上司反映後無果,唯有考慮轉工。這種對在職母親的「過分照顧」,在日本職場隨處可見。
零食生產商卡樂 B(Calbee)近年推行人事改革,大力提拔女性員工。透過縮短會議時間、引入在家辦公、各種獎金和多樣的支薪制度,鼓勵女同事大展拳腳,改變公司風氣。結果女性佔管理層比率從 2010 年的 5.9% 升至如今的 24.3%,當中 4 成是在職母親,而且連正值「時短勤務」期的也大有人在,成為職業女性成功出頭的少有企業例子。
受限於傳統觀念和財政條件,像卡樂 B 一般願意重用在職母親的企業在日本仍屬鳳毛麟角。於是,以服務女性為主的派遣公司 B-Style,就特設「時短 executive」一類高級外判員工,包括管理層及專業職位,而且時薪比一般派遣員工高,讓媽媽們可以事業與育兒兩不誤,既可遷就湊仔時間表,又可做有興趣的工作。被外判到清潔公司 White Plus 當人事部主管、42 歲的田中雅子就是當中一員。乘派遣制度之便,田中從每星期兼職 3 天當主管,到現在已成為正式員工。她認為:「在這個可彈性改變工作模式的時代,大家應該不問性別,因應員工結婚、育兒、照顧老人等人生大事,尋求更多對策才對。」
事實上,時短 executive 先例一開,供求反應熱烈,吸引大量以往年收 500 萬日元(約港元 35 萬)以上的職業女性加入,法律、會計、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等各界別人才皆有,部分工作薪酬可觀:「年薪計起來比我當正規員工時要高 2 倍,而且我可以自由選擇合意的工作和辦公地方,加班與否我話事,責任相對又較少。」服務至今共計 170 間企業採用服務,業務蒸蒸日上,收益維持每年 150% 升幅。由於外判員工的工作表現不以上班時數評量,而是憑實績說話,在職母親可自由調整工作時間,得到更公平待遇之餘,預算有限的中小企也能付擔這筆比全職員工低的薪酬開支。
其實,「管理層外判」不單是在職母親的福音,對於因人口老化而長年陷入人手不足的日本勞動市場而言,也能防止專業人才流失,挽救日本人才嚴重求過於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