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冠一怒為螢光

A+A-

螢光筆身粗扁,筆嘴亦如是,墨水則螢亮如發光。螢光筆英文有的則作「Sign pen(簽名筆之意)」或「Highlight 筆(上光筆,令文字發光之意)」。稱呼有別,因為螢光筆的筆身、筆尖和筆墨各部分,均來自不同的文具生產公司

螢光筆筆尖的形狀像雕刻刀頭,由許多條纖維整齊排列而成,墨水則滲於纖維之間。這種筆尖的發明者是堀江幸夫,他在 1946 年成立大日本文具株式會社(即現今的 Pentel)時,想獨創新品作為公司的「招牌筆」。不知是否由毛筆書法得到靈感,經 8 年時間研究,他以樹脂將人造纖維絲合成刀形筆尖,置墨水盒於筆尖之上,製成名為「簽名筆」的新產品。此筆在美國大受歡迎,據聞美國總統約翰遜也用它來簽名。

「生活雜誌」中卡特的廣告頁。 圖片來源:LIFE, 1963 April

俗話有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美國商人看到這種日本貨大賣,就想生產其他相似的文具爭生意。其中一間墨水公司叫卡特(Carter),他們的新墨水技術讓顔色較淡但快乾,就算塗在紙張上,也不會掩蓋紙上的文字。卡特公司就以這種墨水,製成「Hi-liter」。1963 年 4 月美國一期「生活雜誌(Life)」就有卡特的廣告,上面有「上光筆」和其他同系列產品。

「上光筆」上市後,在上世紀 6、70 年代的美國被廣泛使用。當時正經營工廠生產顏色筆的德國文具商人 Günter Schwanhäusser 見「上光筆」顏色豐富,就買一些回家試用。雖然卡特公司在廣告自讚「上光筆」的墨水「清晰乾淨」,但 Schwanhäusser 卻總覺得黃色裡彷彿有雜質,而且筆身外形平平無奇,回德國後他請化學家開始研究新的螢光墨水。

為螢光筆賦予新外形的,卻是一位職員的怒氣。某日,Schwan-Stabilo(今日多簡稱 Stabilo,或思筆樂)的老闆 Schwanhäusser 跟美術設計師開會,為新款筆桿設計形狀,各人絞盡腦汁,長短肥瘦圓方八角統統想盡,模型黏土堆滿一檯,但是老闆統統不滿意。其中一個職員一怒之下,拍扁了黏土模型,這個扁身的「新造型」,老闆居然歡喜得緊。螢光筆筆身扁而粗的形狀,就是由此而來。

今天常見的螢光筆,筆尖是日本貨,製法取自毛筆,墨水和筆身是德國貨,但是日常口語「highlight筆」,則是美國貨,也算是共冶一爐了。

參考資料

1. James Ward, Adventures in Stationery: A journey through your pencil case. Great Britain: Profile Books Ltd. 2015.

(註:此書有中文譯版,關於螢火筆的章節可在網上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