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坊間常見紐西蘭奇異果,不過因為早已經見慣,再奇異也不覺得奇異了。
奇異果本來生於中原,春秋的「詩經」把它稱為萇楚(萇粵音長),到了唐宋,就叫獼猴桃。這種果和獼猴有甚麼關係呢?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說,這種果的顏色像桃,獼猴喜歡吃,所以就叫獼猴桃。漢人只將獼猴桃當作零食或者補藥。
1903 年,紐西蘭傳教士兼教育學者 Mary Isabel Fraser 曾到中國宜昌一遊,在途中拿到一些獼猴桃的種子,就帶回紐西蘭種植。也許隨 Fraser 而行的是讀書人,讀過「詩經」,懂得萇楚這個古稱,所以向 Fraser 說 —— 這些種子是羊桃,羊桃是萇楚的另一個別稱。不過這已經是古書所記載的名字了,而現在的羊桃已是另一種水果。
Fraser 將「羊桃」種子帶回紐西蘭之後,在 1910 年就有收成。在那個時代,從中國來的果,只是紐西蘭人家後園所種的零食。直到 1924 年,才有農人把這種水果出售,當時它的洋名叫「中國鵝莓(Chinese gooseberry)」。到了 50 年代,這種「鵝莓」又有新的英文別名,叫「瓜仔(melonette)」。法文的俗稱是「老鼠仔(souris végétale)」。
冷戰時期,大陸與蘇聯為同盟,美國商人因而顧忌「中國鵝莓」這個名稱,但是進口瓜類又要交關稅,於是紐西蘭農人只好為這種果實起新名字 —— 奇異果(kiwifruit)。
這個名字來自奇異鳥(Kiwi,又稱鷸鴕),是紐西蘭特有的鳥類。這種鳥在紐西蘭非常受人喜愛,而且奇異鳥的外貌,和奇異果的外表,也確實有幾分相似。改名之後,奇異果在於歐美大受歡迎,80 年代以後,歐美幾乎人人都認識奇異果了。
奇異果和獼猴桃,雖然是同種,但現在或許已經有了微妙不同。奇異果「移民」之後,經過紐西蘭的農人配種,生出來的果實比野生品種大。而古書所記載的獼猴桃,沒有經過現代農業配種,果實可能有大有小。歐美人用奇異果設計許多甜點,所以這種水果已經是正餐都可以吃的食物,但是在中菜就上不得正餐的飯桌了。中醫說獼猴桃可以治消渴,解煩熱。而西醫就說,奇異果維他命 C 豐富,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幾倍,多吃奇異果,對身體有益。
現在奇異果或獼猴桃的品種數量,大約有 60 種,其中 6 種在中國大陸。野生的獼猴桃,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四川、山西、河南和廣東廣西山區也找得到。
獼猴桃自古以來就出自漢人的中原大地,但是近年有人在大陸生產的獼猴桃上,貼上偽造貼紙,以冒充紐西蘭奇異果。何必如此?那就關乎顧客的口味了。
參考資料
1. 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三版(臺北:貓頭鷹出版,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