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面世和普及,將掀起第 4 次工業革命。當馬雲在杭州開了第一家無人操作的超級市場,而引來數百名大媽蹲坐在地板嘆冷氣談天之際,人人都想了解 AI 對零售業的衝擊和影響。
信用咭和網購形成大數據,大數據掌控在甚麼人手上,誰就擁有強大的政治、社會、經濟和消費權力。
德國網購公司奧圖(Otto)收集了 30 億個網購和信用咭的買賣紀錄,再研究這 30 億宗生意交易時的天氣和交通條件,用電腦更精確計算手機時代人類的消費行為。
奧圖發現:即使網購,只要消費者等待時間超過兩天,就可能失去耐性,從而出現所謂的「購物悔意」(Buyer’s Regret)。
譬如在網絡買一件襯衫,等了幾天,襯衫即使寄到,買家已經不復衝動熱情,將襯衫退回,取回款項,這樣賣家就會損失運輸成本。
奧圖的 AI 系統,在一堆錯綜複雜的數據中精密計算,其中 9 成準確,能預測哪一些貨物在入貨之後可以在 30 日內售出。
奧圖擁有此批數據,就可以每月入貨 20 萬件,而且能準備預測這 20 萬件貨品有 9 成以上會售出,每年就減少了 200 萬件退貨,令營運成本大為降低。
此一網購減肥行動,能令網上消費的出售方增加盈利,但條件是必須先擁有大量消費者的心理行為數據,由人工智能計算出大趨勢。
從前講「知識就是力量」—— 唯美術史、哲學、歷史也是知識,今日的人工智能時代,正確一點說,是「資訊就是力量」。
所謂資訊,就是地球 70 億人每人的私隱、行為、心理資料。而每日你一機在手,做甚麼事,去過哪裡,一切紀錄,會通通流向一個大機構,這個機構可以是一個極權政府,也可以是像德國漢堡 OTTO 那樣的網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