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捐血?幹細胞量產血小板

A+A-
日本多間醫療化工企業研發出以幹細胞技術量產血小板,以後或毋須仰賴捐血供應。

血液可分 4 種成分: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漿,功效各異,其中血小板負責堵塞傷口附近的血管, 止血作用廣泛應用於癌症及器官移植前後的徵狀治療。目前血庫的血小板全數仰賴捐血,而冷藏血小板儲存時間短於其他血液成分,加上需求甚殷,穩定供給來源至關緊要。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 16 間製藥及化學企業研發出以「萬能細胞」(iPS)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一旦通過臨床試驗,預期 2020 年投產,屆時血小板的供應將能擺脫捐血一途。

血小板有助治療血癌,止血功效則廣泛應用於外科手術及交通意外治療,又或用於癌症術後促進頭髮再生等等。血庫中的血小板仰賴「全血」捐贈或「成分捐血」(單獨捐出血小板或血漿),根據紅十字會,每次從成分捐血收集而來的血小板足以救助一名成年病人,而捐血人士一般只需 3 至 7 日即能恢復血小板的流失量。不過,由於濃縮血小板相比起其他血液成分儲存期短,僅能儲放 4 至 5 日,即使理論上成分捐血者可每隔兩星期捐贈一次,每年上限 24 次,現時血庫依然短缺,需要善心人士慷慨捐輸。

外國亦面臨同一問題。據日經指出,日本每年有 80 萬人接受血小板捐輸,市場規模值約 700 億日元,美國市場則是日本 3 倍以上。有見及此,日本多間醫療及化工企業聯合開發量產血小板技術,目前已有初步成果。iPS 技術(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一種能夠培植所有人體細胞的幹細胞--近年於醫療界屢創成果,繼治療黃斑病製成人工肝臟之後,目前正擬應用於心臟病治療,預期 2018 年將實行世界醫療先例。是次血小板量產計劃屬於一系列幹細胞再生醫療的一環。

iPS 技術原理在於操縱 4 個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將 DNA 轉錄為 RNA 的蛋白質--控制遺傳表現,將人體細胞重新「編碼」,將「特化、多效」的細胞誘導回胚胎的「多能」狀態,亦即能夠製造所有類型的細胞,因而又稱萬能細胞。雖然幹細胞技術不乏道德爭議,研發需耗大量時間物力,但考慮到再生醫療的眾多優點,縱不迫切亦有必要。

以血小板為例,以 iPS 技術製造的血小板保存期可達兩星期,管理成本亦較便宜;二來能夠預防捐血時連帶輸出病毒(例如愛滋病和 C 型肝炎)的失誤,杜絕風險;三來全球人口日益老化之下,仰賴捐血將來並不可為。綜合多方面因素,「人工血小板」似乎事在必行;抗拒再生醫療,等於集體慢性自殺。當社會基礎改變,道德觀亦會隨之變化,或者人類已來到不得不接受幹細胞技術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