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旅遊書的末日還遠嗎?

A+A-
圖片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今年書展的題目是旅遊,立時令人想起「閃閃書」。旅遊書走入可登大雅之堂,跟金庸、衛斯理小說並列,反映市場主導,文化凋零。旅遊書在工具書中,雖然多人使用,但文學價值難跟小說比擬。

遊記仍有多少價值呢?不是工具書,就是一本撰寫外地經驗的散文集。再者,網絡盛行,世界各地的旅遊資訊都在網上一覽無遺,今時今日,旅行真的仍然需要旅遊書嗎?

文字改變世界

遊記都有風光的日子,文字曾經改變世界。

工業文明令交通發達,西方 19 世紀興起旅行,起初坐火車,遊歷歐洲,後來就越洋探險。今天欣賞百年前的法國印象派畫作,不難發現火車的存在。遊記最輝煌的時光是沒有火車的時代,旅行如苦行僧,一切皆用上雙腳。

今天,沒有馬可孛羅、徐霞客或伊本・巴圖塔(14 世紀伊斯蘭的旅行家,曾到訪中東、非洲、歐洲和中國等地),很難再用一本遊記改變世界。馬可孛羅的書,吸引過無數航海家跨洋過海,尋找新大陸和東方航線;而摩洛哥出生的伊本・巴圖塔則記下蒙古統領世界的年代,踏過長達 12 萬 700 公里的道路,啟迪東西方的交流。

700 年前的伊本・巴圖塔窮 33 年走遍 44 個國家,但今天的社會只講求 2 個星期行過歐洲「打卡」,就算大功告成,不枉此行,或許兩週也太長,10 天就完成了。全球化下,資訊氾濫,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比坐飛機飄洋過海知道的更多。獨一無二的旅程難求,但真正的旅行在乎體會,能否擁有與眾不同的旅程,在乎你出發前,會否花時間坐在案前找資料。

旅行又不是讀書。為何要找資料呢?

讀「閃閃書」,不如看 Google

圖片來源:Lonely Planet Facebook

旅行最重要的是體會,不然就回家看 Google Map 罷了。了解其他人的生活,使我們跟當地人有更多話題,比打卡拍照更有趣。一張照片,雖令閣下多了一百個讚好,但一個動人的旅遊故事,可以談論一世,改變人生。

踏足中亞,明白何謂獨裁封鎖、警察國度,為何土庫曼斯坦有「中亞北韓」之稱呢?東歐,也許是後「蘇聯」的影響,生活在歐盟邊緣,壯年人離開國家到西歐謀生。他們習以為常的小事,都是我的旅行故事。遊記不會消失,但需要我們更花心思認識他鄉的人和物。

我依然愛用「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雖然近年改革多加入圖片,但相比「閃閃書」而言,這簡直是全文字書。書內很少圖片,一切景點只有文字的描述,與「有圖有真相」的年代格格不入。在「孤獨星球」中,我最愛介紹國家歷史的章節,登上飛機只花 30 分鐘,如乘坐時光機般,走過 2000 年的文明之路,初步知曉目的地的歷史大事,為旅程增加不少樂趣。

想走捷徑,不看書?也可看電影認識國家,下次再談談看一套電影去旅行。

「旅遊黑仔王有母去旅行」講座

筆者本週六在旺角有講座,歡迎參與,題目為「旅遊黑仔王有母去旅行」,講述旅行心得和與長者旅行的技巧。

日期︰8 月 5 日(六)
時間︰18:00–20:00
地點︰油麻地塔冷通心靈書舍

講座詳情︰
www.facebook.com/events/250782068759185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原人,植根香港的城市研究員,曾任大學講師,研究社區和文化保育。放眼世界,遊歷 45 國,五大洲,本地欣賞社區的樂趣,國外沉迷第三世界的浪漫,最愛國度是伊朗和緬甸,景點有趣,卻不及人的真摰,尋回城市失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