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上周試射「火星 – 14 型」洲際彈道導彈,再度觸動美韓政府的神經。杜林普還在巴望中國出手施壓,南韓卻可沒這種寬裕。青瓦台急謀對策抵禦威脅,而他們想到的是:既然北韓坐擁核武,那麼何不「人有我有」,自己也研發核武?不過,眾多分析員對南韓核計劃的前景深表關注,憂慮此舉或會弄巧成拙,令局勢亂上加亂。
回顧歷史,南韓確曾有意發展核武。在 70 年代初期,南韓核電計劃擴張之際,時任總統朴正熙開始探索核武的可能性。部分解密文件顯示,當時的美國政府對南韓追求核武之事極為憂慮,逼其放下這份野心。受到美國及加拿大的施壓,南韓終在 1975 年 4 月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理論上,南韓已被逼捨棄核武計劃。不過普遍認為,南韓過後悄悄重拾核武的研發工作。譬如在 2004 年,南韓就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承認,曾經秘密進行核武相關的實驗。去年,保守派紙媒「朝鮮日報」報道,一些軍事專家大膽預測,南韓或能在短短 18 個月內發展出一件核武,而可以達至這種高速,部分靠的就是那些暗地操作的試驗。
再者,南韓就算沒有核武,在技術上亦有核威懾能力。經過韓戰一役,南韓受到美國的核傘保護,保證若有需要,美方會以核武替其捍衛。即使美國在 1991 年把核武遷出南韓,以說服北韓允許 IAEA 派員監察其核設施,相關保證依然有效。最近更有報道指出,杜林普政府考慮於南韓境內重置美國核武。
事實上,去年新國家黨執政之時,黨內高層元裕哲亦曾提倡,南韓應建立「和平」的核武,對抗北韓「恐怖和自毀」的核武,而數月後的民調顯示,六成國民支持此說。加上南韓本有核電計劃,亦能迅速聚集專家開啟核武計劃。要實現「以核還核」,並非妙想天開。只是多個分析認為,此舉恐怕後患無窮。
首先,假如南韓重啟核武計劃,意味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過去鮮有國家作出此舉。南韓經濟研究所的 Troy Stangarone 去年於雙月刊 National Interest 寫道,退出的國家等同加入「丟臉俱樂部」與北韓同在。若南韓步其後塵,將玷污自己的國際地位,或會招致制裁,並有可能打擊佔全國耗電量三成的核電業。
部分人士更憂慮,日本或台灣倘發展核武,或中國擴大其計劃,南韓若然再參上一腳,恐會促使更廣泛的地區軍備競賽,為該區添加不穩定因素,可能破壞其穩定性。即使此舉針對朝鮮半島,亦非明智。面對南韓發展核武的威脅,北韓或被觸發而搶先攻擊。如此一來,任何一方錯判形勢的風險將會急增。
由於事關重大,掌權者亦不敢輕舉妄動。去年支持發展核武的呼聲甚高,時任總統朴槿惠未有實行。如今換了文在寅上台,他主張與朝和談,反對以軍事方式解決衝突,核武計劃相信不在考慮之列。Robert Einhorn 及 Duyeon Kim 曾於「原子科學家公報」撰文,質疑民調多在北韓試射後進行,調查結果難以作準。
另外,很多分析相信,南韓討論發展核武是為給中美等國施壓。首爾亞洲戰略研究所所長 Park Syung-je 直言:「我不認為南韓真的想要核武。那純粹是對中方宣言『若你在北韓問題上不合作,我們就會靠自己取得核武。』」但眼見中國仍無實際行動,而北韓快有可能 —— 在理論上 —— 以核武擊中美國主要城市,南韓若真考慮以核武自保,恐怕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