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瘋狂 X 袋——沉迷教育會令人變成痴線佬

A+A-

瘋狂 X 袋(Pocket Madness)這個遊戲的說明書說,玩者是個探求學術的研究者,前往令人不安的地點作田野考察,收集足夠的線索,迫到其他人痴線。你一定會覺得很無厘頭,明明前面是講學術研究,為何後面卻說要迫其他玩者痴線?

可惜這卻是事實,這遊戲的主題就是迫人痴線。遊戲配件有一堆綠色的粒粒,它代表了你有幾痴線。如果你一粒都沒有,你就是正常人;有一粒時,你就開始痴痴地;粒數愈多,你就愈痴線。在這遊戲開始的時候,所有玩者都是正常人,一個綠色粒粒也沒有。

玩者手上一開始有兩張牌,在枱面上每回合都要拿一至三張牌增廣見聞。當手上的牌有其中三隻一樣時,才可以不拿牌,大叫一聲「碰!」,然後出牌。或者儲齊了所有種類的牌,就可以公佈一次研究成果,把七隻牌各出一張。

重點來了,之前不是說這遊戲目的是迫到別人痴線的嗎?做學術研究又怎樣迫到人痴線?那你就太不理解士大夫心態了。所謂文人相輕,十年窗下無人問的結果就是培養出睇人仆街最開心的心理,看到別人有成就絕對不會感到高興,輕則酸言酸語,重則痴線上腦。

Pocket Madness 遊戲盒封面。

因此在這遊戲裡,一旦有人公佈研究成果,每人就派一粒「痴線」。而這遊戲有一個設計,就是在同一回合第二次公佈研究成果,就會派兩粒「痴線」, 第三次就是三粒,如此類推。為何會有這種設計呢?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在辯論中,說最後一句話的人就是贏家,學了這麼多知識不是為了分享給大眾,而是為了打其他人的臉,有沒有打其實不知道,反正只要說得好像煞有介事一樣,再選擇當最後一個發言就行了。

這個設計反而導致了大家儲齊了七張牌,卻死都不打出來,因為怕被別人打臉,結果就是大家學了一堆知識都不分享,誰先分享知識,誰就會被人打臉,為免被打臉,就索性明明有研究成果都不公開,先等其他傻仔公開才打對方的臉。

表面上是研究學術,實際上只是一堆愈讀愈壞腦的人在互相找機會迫瘋其他人。唯一的救贖,就是出完所有的牌,如果你有幸把所有的牌出完,你就會脫苦海,腦子的痴線程度立即減半。至於留下來的人,就會繼續累積壓力。

遊戲何時結束呢?就是有一個玩者儲滿十點痴線程度。雖然說明書沒有寫會發生甚麼事,但你可以想像得到,不外乎是衝出地鐵裸跑、拿把刀出街斬人、成為青山院友、加入老鼠會、辭工跑去創業,或者參加特首選舉,遊戲也會因此結束。那時候,痴得最少的人就是贏家。

這遊戲之所以叫作 Pocket Madness,大概是因為那個大家互相扣起研究成果,等對方先公佈再打對方臉的設計,有如互相捏著對方的 X 袋,可見這遊戲的名字真的是神來之筆。

雖然遊戲製作者好像不懂廣東話。

以上圖片取自 boardgamegeek.com。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