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環保意識不足?看救世軍家品店的義賣數字會有不同發現。過去一年,港人藉救世軍循環再用計劃「救回」73 萬件將被棄置的衣物。救世軍系統地將市民捐出的物資分類後,直接轉贈部分物品給有需要的人,如獨居長者、露宿者、更生人士及領綜援人士等;其餘的放在家品店義賣,收益用於救世軍推行的社區服務。因此,無論捐贈者或家品店顧客,都為推動環保文化和扶持弱勢社群出一分力。
根據救世軍家品店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的義賣紀錄,回收衣物的銷量為 73.2 萬件,平均每日轉售 2,000 件;其中 37.8 萬件是二手衣物,而全新的有 35.4 萬件。二手衣物來自市民捐贈,全新的大部分來自公司的樣本或存倉衣物。
救世軍循環再用計劃助理總營運主任何志輝表示:「救世軍家品店的貨源全部靠市民和公司的捐贈,我們賦予閒置、甚至會被丟棄的物品第二個生命。捐贈物品清潔完好,令市民對回收貨品有信心,加上他們認同救世軍的服務,便願意在家品店購物,響應綠色消費之餘,又可幫助有需要的人。」
救世軍現時在全港有 16 間家品店分佈港島(8 間)、九龍(6 間)、新界(2 間),其中西灣河和土瓜灣店於 7 月正式開幕,期望透過購物體驗,吸引更多支持「環保˙助人」的顧客。作為義賣回收物品的渠道,貨品種類包括衣服、鞋襪、文具、玩具、書籍、家庭用品、小家電、精品等。何志輝分享:「很多人從未想過購買回收物品,但當他們逛過家品店,就會對這些物品改觀,更嘗試購買使用,成為綠色消費者。」
顧客 Dorothy 平均每星期逛救世軍家品店一次,她表示:「家品店在我家附近,經過便入內逛一下。因為貨品每次不盡相同,亦有不同品牌供選擇,令我有『尋寶』的感覺;在這裡購物有多重意義,既減少浪費,又支持慈善工作。」
除了推廣循環再用,救世軍近年亦積極發展「升級再造」,將回收的布料轉交救世軍恒安綜合職業復康服務的智障人士製作產品,並創立品牌「WeUse」;另外,跟香港綠色設計師協會合作,以回收品作為設計的素材,升級再造轉化為時尚服飾。香港綠色設計師協會主席梁韻鳴說:「消費與環保並非完全對立,如果我們購買回收物品,或將它們升級再造,便可以對環保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