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寇克大行動」真的漏掉了印度軍隊?

A+A-

基斯杜化路蘭的「鄧寇克大行動」上映後,獲西方影評人擊節稱賞。在一片好評之外,當然也有人煞盡心思說明「鄧寇克」如何過譽了,例如要羅列一大堆軍事歷史數據,以昭告觀眾電影如何失真。最近又一項有趣的討論——為何影片中沒有出現印度士兵?BBC 印度通訊記者 Soutik Biswas 日前為大家爬梳討論的來龍去脈。

印度時報一篇報道以「路蘭如何在鄧寇克忘記了海外印度人」為題,表示印度軍隊的「重大努力」於路蘭的新作缺失了。彭博專欄作家 Mihir Sharma 稱,電影有意無意讓人塑造了英勇的英國人在法國倒下之時,單獨地對抗納粹德軍,「事實上,過百萬名的帝國人民不得已與他們站同一陣線。」

Soutik Biswas 在文章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約有 500 萬名英聯邦的軍人參與了英國軍隊,逾半人來自南亞。實際上,印度士兵在托布魯克圍城戰、卡西諾戰役、科希馬與英帕爾戰役等主要戰場都擔當了重要角色。又例如由英國人、印度人、非洲人組成的編隊,曾協助盟軍從日軍手上重奪緬甸。不過,印度士兵在鄧寇克戰役中的記載沒有那麼清楚。

著有「戰爭中的統治」(The Raj at War: A People’s History of India’s Second World War)的歷史學家 Yasmin Khan 就表示,自己經常疑惑為何有關印度人在戰役中角色的史料這麼貧乏。Yasmin 指出,比較為人熟悉的,是皇家印第安軍隊服務團的四家公司,包括比卡內爾國家部隊的一個單位,在西線動員期間於法國服役,有些則從鄧寇克中撤離。其中包括皇家印第安軍隊服務團的三個特遣隊,其中一個特遣隊遭德軍俘虜了。

其中兩名於 1940 年 6 月,從鄧寇克撤退到英國的印度士兵。

英國歷史學家 John Broich 於 Slate 雜誌提及,在鄧寇克的印度士兵在撤退中仍保持紀律,即使他們的數目不多,大約在數百人,但假如他們能現身在電影中,便能提醒觀眾印度軍隊在整個二戰中的重要角色。他說:「事實上,當盟軍正在鄧寇克大撤退後等待復原時,印度軍隊正在北非和中東替英國人收拾爛攤子。」

「為何影片中沒有出現印度士兵?」與「為何影片要出現印度士兵?」這是兩條反問句,分別在於提問人認為一部電影是否肩負應鉅細無遺地重構歷史場景的責任,應否要政治正確。路蘭自己則表示,故事的觀點是「純粹帶出生存的機能,而非政治事件本身」。他向英國電訊報說道:「我們沒有在戰略室在地圖上指手畫腳的將軍,我們看不到邱吉爾,我們幾乎看不到敵人。這是一個生存的故事。」

與大多數荷里活電影不同,「鄧寇克」還未有製作印度語配音版本,觀眾群有所限制。但據華納兄弟(印度)方面表示,電影在周末的時候已經取得 240 萬美元(約 1874 萬港元)票房,是印度英文電影的最高票房。顯然觀眾並不在意,在路蘭中極具爭議的作品中,原來是缺乏印度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