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實際上「真獨立日」在 7 月 2 日已凜然誕生,當日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代表舉行的「大陸議會」(Continental Congress)於 1776 年 7 月 2 日已通過脫離英國統治動議;但 7 月 4 日現為美國獨立日,按「獨立宣言」的通過日期慶祝美國獨立。
一般人把「獨立宣言」簡化成:在美洲的殖民者不能再忍受英國政府不公義的法律和沒有議會代表下的苛稅,因此代表他們的大陸議會,通過撰寫宣言,解釋獨立和革命的原因。不過軍事歷史學者、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講師 Larrie D. Ferreiro,對此簡化觀點不以為然,日前於文化雜誌 Smithsonian 撰文闡述美國獨立宣言的本質,其實是向法國和西班牙求救的宣言。
Ferreiro 先指出,在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爆發後,美國殖民者基本相信美國無可避免要脫離英國統治。但從當時情況來看,美國殖民地與大英帝國的實力懸殊,美國殖民地沒有海軍,只有零星火炮和火藥,以及臨時組織的民兵。美國政治家 Benjamin Franklin 於 1775 年邦克山戰役後自嘲道:「世界在好奇為何我們很少發射大炮,事實上我們根本負擔不起。」美國要勝出戰爭,必須爭取盟友。
在 1763 年結束的「七年戰爭」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及自身在歐洲的中心地位,西班牙則放棄了佛羅里達州及其在墨西哥灣的統治地位。可是,即使法國與西班牙早已對強橫的英國咬牙切齒,也不會貿然介入英國的內戰。「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 Thomas Jefferson 心裡清楚,美國必須表明是一個獨立國家,才能與其他國家共同對抗英國。
7 月 4 日,當日為星期四,大陸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翌日便印製好數百份印刷本。直到星期一,議會把複本以快船送往法國,在巴黎的特使則命令把文件從速送到法國法院及西班牙法院。Ferreiro 稱,該文件雖然叫作「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同時也是對法國及西班牙的「依靠」(dependence)宣言。
Ferreiro 對獨立宣言的解讀是,宣言不是對英國說的,因為早在 1775 年,英王喬治三世和英國議會已認定美國的叛亂,是為了脫離帝國統治;宣言也不是對美國殖民者說的,因為各州代表早已受到指示支持美國獨立。結果前所未有以正式文件宣告獨立的「獨立宣言」誕生了。
美國政治理論家 Thomas Paine 在其著作極具影響力的暢銷書「常識」(Common Sense),激勵殖民地人民獨立,書中亦揭示了書面的獨立宣言與潛在的軍事聯盟之間的關係,其中寫道:「所有法院的慣例都是反對我們的,將來也會如此,直至獨立——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在「常識」出版了數星期後,殖民地領袖 Richard Henry Lee 與 Samuel Adams 相繼響應號召,麻省的代表 John Adams 本來亦擔心外交糾纏,也承認「現實是我們必須宣佈獨立,並且向法國和西班牙提交條約……我們需要火炮、武器、彈藥、衣服」。
1776 年 6 月 7 日,Richard Henry Lee 在大陸會議中動議美國殖民者應採取「最有效的方式來結成外國聯盟」。在辯論完可行措施後,議會成立了一個小型委員會來草擬宣言,由 Thomas Jefferson 擔任作者。Jefferson 在極有限的時間和方向中,以其橫溢的天才把一份危急文件,撰寫成啟蒙思想的宣言,基於自由、平等和權利來爭取獨立。
「獨立宣言」誕生一年之內,法國就與美國簽署條約,自動參戰;一年後,即使沒有正式與美國結盟,西班牙也協助法國參與戰事。他們把地區戰爭擴戰成世界戰爭,幫助美國擺脫英國統治,結果西班牙從英國人手上重奪了佛羅里達州,而法國則和美國在約克鎮並肩作戰,戰勝英國。Ferreiro 結論稱,若沒有西法兩國的潛在國際盟友,美國最重要的獨立宣言也許不會面世。獨立宣言的真正「初衷」還待歷史學家辯論,但背後說明的道理卻很淺白:獨立講求實力,實力不足便要尋求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