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無可避免,身後事自不例外。美國近年興起「綠色安葬」,除了強調儀式環保,屍首如何循環再用也是重點,例如用於種植、紋身甚至製作黑膠唱片。華人社會縱或視為禁忌,仍不可否認處理屍體的新方式相當天人合一,甚具創意之餘,親友也能留下另一種念想。
現成葬禮並不環保,例如土葬需以甲醛--一種有毒化學物質--保存屍體,防止生物分解;火葬則需 800°C 以上高溫,處理一具屍體所需熱力足以供應標準家庭一週之用,而人體的有毒物質亦會隨火化釋出,例如補牙物所含水銀。針對屍體保養習俗,美國綠色喪葬公司 Coeio 設計出一套「環保壽衣」,衣服上的孢子會將屍體分解,繼而長出蘑菇,裨益生態自然。
意大利亦有類似綠色安葬設計,名為「世界錦囊」(Capsula Mundi)--一項裝載骨灰的蛋形有機外殼,埋葬入土之後自動生物分解,殘骸會滋長植於其上的幼苗。兩位意大利設計師的目的是以樹木取代墓碑,減少耗用資源,從死亡種出新生。世界錦囊目前僅在北美地區合法,意大利政府則尚未認可這種安葬方式。
「鹼性水解」(alkaline hydrolysis)則是另一種處理屍體的環保方式。相當於「水版火葬」,鹼性水解參照生物自然分解方式,強鹼性物質氫氧化鉀(potassium hydroxide)加速分解過程,只需 3 小時即可將肉身溶化為軟泥狀,可作施肥,餘下骨骼可以保存,亦可壓成骨灰,過程不如火葬耗費資源,不過暫時僅在美國部分州份合法。
骨灰也有很多處理方式,不一定要入龕供奉。例如用於製作煙花、融入鑽石、儲入子彈、保育海礁、種樹、紋身等等,甚至美國有公司可為家屬度身訂造黑膠碟,將骨灰壓縮入唱片,製成特別紀念專輯。死亡的定義不只一種,身後事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