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議院以 393 票贊成,226 票反對,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德國總理默克爾投的仍是反對票。早於 2005 年,默克爾已表示:「男女婚姻與家庭是社會模範的中心,其他的生活模式不應受到可與之相比的憲制保障。」表面上看似是基民盟內部分裂,默克爾未有完全統領基民盟投票意向,只能呼籲黨議員憑良心投票,實際卻是默克爾的權衡手段。「經濟學人」早前刊登文章,以默克爾處理同性婚姻議題的手法為例,剖析她連續 12 年來執政德國賴以成功的政治手腕。
1. 汲取選舉經驗
2002 年的聯邦選舉中,當時默克爾公開贊成伊拉克戰爭,普遍分析認為是其領導的基民盟落敗的原因,即使比上屆選舉有數席進賬。2005 年聯邦選舉,基民盟提倡減稅削開支的小政府政綱,差點讓默克爾失去總理寶座。後來默克爾緊守中間路線,於 2009 年與 2013 年順利勝出選舉。默克爾對於同志議題也相當小心處理,曾有基民盟支持者問默克爾,為何同性伴侶不能領養小孩。默克爾顧左右而言他後,最後表示:「我知道我不能實現你的願望。」此後,默克爾更小心應對同志議題。
2. 經常審視既有立場
很多人誤以為默克爾是自由派,其實她是基督教民主主義者。她或許是衷心反對同性婚姻及同性戀伴侶領養,但同志平權成為國際趨勢,民調亦顯示同性婚姻得到各階層的德國人支持,默克爾也不得不軟化立場。假如默克爾立即改口支持同性婚姻,等同破壞自身基本原則,落得投機主義者之名。默克爾在早前於德國暢銷女性雜誌 Brigitte 籌辦的座談會上,藉機透露曾與一對女同志伴侶的會談,那對伴侶育有 8 名孤兒,她們一家的美好生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然後她稱,同黨議員在同性婚姻的議案上可按「良心」投票。
3. 不要走在民意前面
要得到主流民意支持,固然要留意民意調查。但「經濟學人」德國記者 Kaffeeklatsch 認為,默克爾具有預測民意趨勢的能力。民調機構 Allensbach 曾提出,到了 2010 年,支持同志平權的人數將會超越反對人數。直到現時,約 3 分之 2 的選民支持同性婚姻,得見大勢後,默克爾便暗地修正立場。
4. 安撫敵對選民
金融時報 Quentin Peel 的評論分析,默克爾政治上事事謹慎,不強調願景和意識形態,只突出務實一面,解決問題。政治除了是讓民眾喜歡你,到投票站支持自己,還要減少流失支持者到敵對陣營。默克爾的策略正是安撫敵對陣營的選民,不激怒他們,藉降低他們的投票熱情來贏得選舉。政治術語稱為「不對稱遣散」(asymmetric demobilisation)。默克爾含蓄地改變立場,正是希望能收此效。
5. 按形勢迅速行動
默克爾模稜兩可的態度,甚至讓「merkeln」在口頭德語中成為「支吾以對」的代詞。可是,默克爾在多次的事件中反應其實相當迅速,如在 2011 年福島核事故,她果斷決定廢核;2015 年迅速決定接受難民;於同在執政聯盟的社會民主黨宣布支持同性婚姻後,不足一日默克爾即暗示轉變態度。
6. 左右逢源
今年 4 月,默克爾出席了 W20 女性高峰會,會上又出現了讓默克爾感到為難的問題:「你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嗎?」多數政治人物通常只需回答「是」或「否」,再解釋一下立場原因。默克爾接到問題後,等候台下的掌聲過去,吞吐地說:「或許我與歷史上的女性主義有共同地方,或有不同的地方。」然後,她稱台上可就此問題投票,但她「不想接受不稱職的讚譽」。批評者或會視其為「多面人」,但模稜兩可卻成功令默克爾得到支持。讓黨員自由投票,貫徹她希望討好多數民眾的做法。然而,兩面討好搞不好就落到反面——兩面不討好,「左右逢源」在未來 9 月的聯邦議會選舉中能否再次奏效,還待選民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