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down 了,全球 down 了。我們彷彿頓失方向,低頭不知看甚麼,抬頭又怕找話講,更別說無法貼相打卡,叫生活都黯然失色。偏在此時,經濟學家 Seth Stephens-Davidowitz 於「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高呼「別讓 Facebook 叫你苦」(Don’t Let Facebook Make You Miserable),因為社交平台與現實世界,落差大得如同平行時空,沒甚麼好執著。
是的,我們都明白,大家都像明星,表面一套內裡一套,給人看光鮮亮麗的那面,隱藏著陰暗古怪的另一面。不過,形象和真人之間實在是差天共地。Stephens-Davidowitz 列舉多個例子,揭露 Facebook 上的正直充實美滿富足,不是從生活中斷章取義,就是把真我隱藏起來,營造一個擁有智慧、財富、品味、健康的自己。
- 現實中,八卦小報「National Enquirer」比探討政治、經濟、文化的雜誌「The Atlantic」銷量多近 3 倍;但在 Facebook,後者的受歡迎程度卻遠勝 45 倍之多。
- 美國人花在洗碗的時間,較用來打高球的要多約 6 倍;在社交平台,報告自己打高球的帖數,卻較報告自己洗碗的發帖,多近 2 倍。
- 同是拉斯維加斯酒店,廉價的 Circus Circus 與豪華的 Bellagio,在入住人數上雖然不相伯仲,但在 Facebook 獲打卡的次數,Bellagio 約多 3 倍。
- 擁有寶馬、平治等豪車的車主,選擇在 Facebook 宣揚此事的可能性,比起擁有一般汽車或車款的車主,高出 2.5 倍,而在美國,無論是白人、亞裔、非裔或西班牙裔,當他們擁有豪車,在 Facebook 分享此事的機會率,都較擁有普通汽車時多出 2 至 3 倍。
- 網上音樂平台 Spotify 在 2014 年的數據分析顯示,男用戶最常收聽的歌手中,Katy Perry 位列第十,擊敗 Bob Marley、Kanye West、Kendrick Lamar 及 Wiz Khalifa 這一眾男歌星;然而在 Facebook ,Katy Perry 得到來自男用戶的 like 數,遠不及他們幾位。
- 偏頭痛與腸易激綜合症在美國同樣普遍,兩者均影響約十分之一全國人口,但在 Facebook 由偏頭痛患者建立的關注及支援群組,規模是腸易激綜合症患者所建的 2.5 倍。
同樣是網絡世界,大家面對 Google 大神,就顯然坦承得多。Stephens-Davidowitz 查閱 Google 的搜尋數據,發現當人隔著屏幕保持匿名,向 Google 所透露的事,往往是不欲公開於社交平台的尷尬難堪,甚至會是從未宣之於口的秘密。我們在搜尋欄所輸入的詞句,遠比我們在Facebook 或 Instagram 所張貼的照片,來得誠實可信。
以妻子對丈夫的評價為例,在社交媒體中,當輸入「我丈夫是」(My husband is)以後,排名最高的關聯搜尋建議,都是「最好」(the best)、「我最好的朋友」(my best friend)、「很厲害」(amazing)、「最棒」(the greatest)及「很可愛」(so cute)這些正面描述。但換作在 Google,頭 5 位的建議字詞,只有「很厲害」依然上榜,其餘 4 名卻是「一名混蛋」(a jerk)、「麻煩」(annoying)、「同性戀」(gay)、「刻薄」(mean)。哪些才是真相?大家心中有數。
Stephens-Davidowitz 坦言,看到這些極其誠實的數據,出奇地感到欣慰。但不是說要看人折墮,才能保持心理平衡,而是在面對不安、焦慮、掙扎及慾望時,他感到自己並不孤單。因為 Google 的數據告訴我們:大家都是一團糟。他認為,也許我們並非數據科學家,不懂怎樣編寫程式,認識大數據及數碼真相,對我們還是有用 —— 至少能讓我們抽離一點。
哪天當你在 Facebook 逛完一圈,自覺被別人狠狠比下去,Stephens-Davidowitz 建議你轉到 Google,往搜尋欄輸入些字,讓自動完成功能(autocomplete)告訴你,別人真沒那麼風光。例如輸入「我經常」(I always …),或會出現「我經常感到疲憊」(I always feel tired)或「我經常肚瀉」(I always have diarrhea)等關聯搜尋建議,而不是像在社交平台那樣,輸入「經常」(always)之後的建議是「加勒比海假期」(Caribbean vacation)。
「別將自己的 Google 搜尋,與別人的 Facebook 帖子相比。」這是 Stephens-Davidowitz 的 21 世紀新自救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