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於籌備奧運的日本政府,正面臨一道難題——英文。日本的整體英語水平不高,但基於奧運關乎國家形象,也是帶來旅遊業及全球貿易的商機,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大規模的英語教育改革,務求提升國民的英語能力到足以招待外國遊客的水平。文部科學省早於 2010 年成立委員會積極實施改革,包括在小學三年級起引入英語課、五年級起將英語納為必修科目。但政策推行至今,師資及教學配套均備受質疑,更遑論實際成效。
考試為本的教學方式
日本一向是單語國家,雖然其強制英語教育涵蓋 6 年中學課程,但多數學生畢業時的英語能力不高,尤以口語表達及聽解能力欠佳。在 48 個參與托業考試(TOEIC,國際認可的英語考試)的國家中,日本名列第 40 位。更糟糕的是,日本在 EF 英語能力指標的評級有每況愈下的趨勢,由 2015 年的中級程度跌至 2016 年的低級程度。
歸根究底,日本的英語教育過份以應試為目標,對於協助學生有效掌握語言的作用並不大。從教學課程以至高考考核範圍,都重讀寫而輕聽說。尤其高中的英語課程有一套指定的教學內容,變相鼓勵老師偏重測驗考核的語法及詞彙,學生也只讀既定的教材,鮮有探索其他實際知識或應用方法。再者,高考競爭激烈,應試教育文化大行其道,學生根本無暇提升整體語言能力。因此學習英語往往只是為了通過大學入學試的門檻,而非為了日常應用甚或提升國際競爭力,若考核模式不變,任何改革都是換湯不換藥。
教師經驗匱乏
即使政府於小學課程中加入英語課,但校內大部分英語老師的能力略嫌不足,加上沒有足夠的職前訓練,近 7 成受訪老師認為自己需要接受更多培訓以改善語言能力。
弘前大學的教育專家指,學校終究缺乏能夠靈活運用英語的教師。京都的教育委員會曾要求中學的英語教師參加托業考試,結果竟得少於四分之一人能夠達到社會及工作所要求的最低標準。因此,專家提出改善英語教學之先,必須增加中小學受訓英語老師的數量及培訓時間。目前日本有不少大學生及英語教師被送到外國學習英語。
過分傾重閱讀和寫作
英語課歷來重視閱讀和寫作,學生不斷操練文法、詞彙及寫作技巧,但相對較少以英語交談;而英語老師本身常以日語上課,教學方式刻板,為確保學生明白課本內容,甚至將英文發音轉換成日文五十音教授。
日本 EF 的負責人批評,政府的改革始終沒有解決問題的癥結。現行的英語教育制度,亟需從根本的教學重心進行革新。
福岡縣就有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說和多聽英語,把觀看 BBC 劇集列為功課之一。他們相信寓電視劇於學習的方法,能讓學生同一時間觀察發言者的面部表情和嘴型變化,有效學習說話的方式。此外,因應英語溝通的需求增加,主動參加英語會話課程的人數有明顯上升趨勢。
為了確保能說英語的奧運義工人數充足,有計劃書甚至提議在東京設立「英文村」,讓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居住在內,義工便能沉浸在充滿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計劃若然落實,或能解決燃眉之急,不過長遠而言,國民學習英語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若要提升整體英語水平,以至增加國際競爭力,日本還需一場徹底的教育改革,確立英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