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我值甚麼價錢?

A+A-

price

因為我是屬於那種在工作上有了成果,進而創業的人。所以很多人因為生活所迫,正在做一些與無關的工作時,他們都想過要擺脫那種不湯不水的情況,畢竟,你自覺有發展的空間,不能全心去做,是難以成勢的。所以請教我怎樣創業的人很多。

這些人講的創業,不一定是想要開甚麼有限公司,或者想要發達,上市之類。而是想要「做自己野」,也就是說,外面的公司不能提供他想做的工作,他就直接自己做出來,看有沒有人會給他生意,當一個打自己工的人。這令我想起我的曾祖母,中年時也是打自己工的人,雖然做的是幫人洗碗,但本質上也是類似的。這與其說是一種志向,不如說是其中一種自己會滿意的生活方向。

雖然我寫的是創業專欄,但我不是那種不斷說服人創業的人,相反,我是喜歡說實話的人。當我說創業的風險與實況的時候,總是說得像恐怖片一樣,強調其死亡率、風險、會面對的各種問題與壓力,以及你不再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特別是收入。

因為有這種憂慮,所以很多人會問我:「你認為我現在的工作值多少錢?」 會有這種問法的原因我是理解的,因為他們對創業的想像,是太公釣魚式——我出來,掛一個牌頭說我要做甚麼生意,然後標一個價錢,例如時薪多少,日薪多少,月薪多少,就等別人來找自己。他需要一個標準價錢給別人看,就像店子裡的商品貼著價錢牌一樣。

如果別人問我這個問題,我通常都會告訴他們,當你問你值多少錢,其實你問的是「你的時間值多少錢」,像的士起錶一樣,比方說,每小時 200 元。大家都想知道這個價錢,然後在別人問價時,可以輕易回答。

這種問法也不致於錯誤,如果你是從事很專業而且市場很成熟的服務,例如醫生,紮鐵,但是通常會問這種問題的,都不會從事這些服務或行業。而可能是像創作之類的,即:我做這個工作就值多少錢。是這種情況的話,就是站在一個勞工的理念去看事情,或者好聽點叫專業人士。

如果你是想當員工,這樣想是沒問題的,因為老闆在僱用你之後,炒你之前,都叫同意了你的價值。但你想要創業自己當家作主,你就要承認一件事,你應該假定工作和勞動本身,是沒有商業價值的。也就是說,你做的事情,沒有一個價錢可言,比方說你創作 8 小時,不會因為你定義自己值 100 元,就有 800 元的價值;也不是你坐在那邊盲著頭生產 1 萬小時,就有 100 萬元的價值。

因為我們出身都是勞動者,所以我們很容易有生產導向的價值觀,認為我們賺錢是因為「服務」,但這是錯的,我們賺錢是因為「被需要」,更重要的是「被付錢的人需要」。請抱持這樣的觀念,你的價值是在別人付錢時,才成立的,「價值」是因為「被誰需要」而存在。

你之所以 1 小時能賺 100 元,是因為有一個人,需要一個服務,他願意付出 100 元,而你能提供這個服務,所以你能賺 100 元。如果他只願意付出 10 元,而沒有人比他出更高價錢,那你做完全相同的東西,也只能得到 10 元。相反,如果有人肯用 1,000 元買相同的東西,那你就值 1,000 元。

因此,如果沒有消費者,你的服務是沒有意義的。比方說,你是個大美女,可是你在一個孤島上,沒有人會欣賞你的美貌,也沒有人會因而給你任何好處,那你的美貌就產生不了價值。你說孤島上的動物也會為之動容? 也許,但牠們會付你些甚麼嗎? 果仁? 如果牠們真的會付你果仁,你的美貌在這個孤島市場中就值幾個果仁。

所以一旦創業,你就要開放對價值的態度,如果真的沒生意了,你就要減價,生意多,你可以盡管開價。如果有價無市,你就要考慮做別的生意,這樣你才有一個生存下去的正確態度。你沒有固定的價值,價值是市場給你的,而市場是多變,而且可以創造的。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