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傑:「恐襲波士頓馬拉松」——中國人愛美國

A+A-
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劇照
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劇照

香港片名「恐襲波士頓馬拉松」是客觀的陳述事實,英文原名則選用明刀明槍的「Patriots Day」。波士頓馬拉松爆炸當日,正是美國的愛國日。物極必反,當大美國主義在荷里活電影被淡化,又是時候將國民團結一致,大聲咆哮讚頌一下自己的國家有幾偉大。

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劇照
電影「恐襲波士頓馬拉松」劇照

四年前的恐怖襲擊,化成一次國民教育的示範。「恐襲波士頓馬拉松」沒有很誇張地宣揚公職人員的英勇,當然不是一次全面的宏觀的揭示事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比較接近一齣偽紀錄片,將馬拉松遇襲到兇手落網的過程,借助幾名有關人物包括普通警員、傷者、被脅持的人質的視點,印證美國人尤其波士頓人如何堅強如何打不死。在重大災難之前,電影當然極美化被攻擊的一群,對於兩名恐怖分子的描寫,也算平實,就是兩個廢青型的穆斯林,明明傷天害理,但你不單不會覺得他們傷天害理,看到尾段,甚至有可能泛起點點同情之心。一切避重就輕,大概很難再回到從前非友即敵非白即黑的世界觀了。

基於事態發展,有一名死者是中國籍女留學生,被恐怖兄弟脅持過的,又是華人,中國人的面孔和國語對白,在電影出現的次數都不算少。尤其後者,劇本安排了幾場戲交代人物的性格和背景,在中國有個家,依然隻身過波士頓定居發展,生活算富裕,但寂寞,仍在盡力適應。被脅持的過程中,沒有被醜化,奮力逃亡後,盡了公民責任協助追捕罪犯,以美國人自居也被白人主角大力讚揚勇氣非凡。這些真人真事,對改善中國人形象,遠勝硬生生加插幾個景甜入去大製作做花瓶。是有點意外的,當殉職的白人警察,戲份也不夠這位中國演員的時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方俊傑,利物浦球迷,前「壹週刊」生活組編輯。主打電影介紹、人物專訪、體育專欄、電視表。著有小說「失戀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