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擇偶條件演變史

A+A-
日本乒壇女將福原愛與台灣球手江宏傑近月成婚。 圖片來源:路透社
日本乒壇女將福原愛與台灣球手江宏傑近月成婚。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刻板印象中,日本女性溫柔賢淑,持家有道,是男人的夢寐對象;那麼對日女而言,甚麼男人最有吸引力?日經專欄作者青樹明子綜合日女擇偶條件的歷年流變,由泡沫時代的「三高」,逐漸演變為「三平」、「四低」,乃至今日追求「三溫」、「三生」,在在與社會變遷息息相關。你是受歡迎的主流對象嗎?

上世紀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日本經濟增長飛躍,消費熱潮高漲:「學生在高級酒店開聚會;在赤坂和六本木不揮舞萬元大鈔就截不到的士;海外旅行變成理所當然。」在欣欣向榮的樂觀氣氛下,女性對伴侶自然揀擇,總括而言有「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高。學歷一流大學是基本,研究生和外國大學則更好;收入年薪 1,000 萬日元(約 67 萬港元)以上(未計通脹);身高 1 米 8 以上。青樹明子不忘補充,據指全日本兼具三者的男人不到 4%。

按照泡沫年代三高標準,日女連日皇明仁也未必看得上眼。 圖片來源:路透社
按照泡沫年代三高標準,日女連日皇明仁也未必看得上眼。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後來投機產業崩盤,經濟泡沫爆破,日本進入長期通縮,低增長年代下,青年「沒希望最幸福」,「三平」男子突圍而出。與泡沫年代的擇偶標準相反,「平均收入」(年薪 400 萬日元)、「平凡外表」(太帥反致不安)、「平穩性格」(溫柔和順)提倡的是安定,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穩過渡,兩性關係最好不含壓力,家庭生活亦注重避免衝突。此時最受歡迎的工種是公務員。

其後又盛行「四低」:「低姿態」(態度不自以為是)、「低依賴」(家務不依靠妻子)、「低風險」(工作穩定)、「低燃耗」(不亂花錢)。青樹明子解釋,愈來愈多日本女性投身職場,脫離家庭主婦傳統,即使婚後育兒仍想維持工作,因而需要顧家丈夫,互相扶持。另有所謂「三溫」(溫柔、愛情、安心),其實也是女性尋求穩定生活的反映。

低增長年代下,日女亦偏好低姿態男子。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低增長年代下,日女亦偏好低姿態男子。 圖片來源:路透社

現時日女之間則流行「三生」男子:「生存力」:解決家庭問題的能力;「生活力」:不靠妻子而做好家務、不靠父母而經濟獨立;「生產力」:人緣良好,能夠白手興家。青樹明子斷言:「普通男性迎娶不普通的女性的時代已經到來。」

上述情況當然因人而異。譬如有另一種說法指出,對於傳統日本女性,對象收入最好比自己高一倍,當女性選擇「壽退社」(因結婚而辭職)亦不至於因失去工作而降低生活水平。不過,按日本目前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達到新高(雖然在經合組織國之中仍然墊底),有一個共同奮鬥的伴侶,怕且是愈來愈多日女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