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不賣咖啡 轉型醫療健康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曾經,食品業被視為是最穩健的投資項目,股神巴菲特尤其鍾愛這類每年可以創造穩定獲利與現金流的公司,但剛過的 2016 年,卻證實了這個神話已經瀕臨破滅。

最明顯的例子是曾紅遍兩岸三地的台資企業康師傅。2016 年該公司淨利與股價皆重挫,原因出在其泡麵(杯麵和即食麵)銷售不如人意。隨著中國中產階級人口上升,他們的收入能負擔更好的食品,泡麵逐漸失寵;加上外賣平台崛起,至 2016 年 6 月止,中國的網絡外賣用戶數近 1 億 5,000 萬,年成長率近 32%。

當大家可以在家輕易享受熱騰騰的現做餐點時,泡麵市場下滑,顯示人們對食品需求增加,只是方向已和過去大不同。

事實上,不只康師傅,就連雀巢(Nestle)這家百年老公司,也面臨了食品銷售衰退,營收獲利下滑的窘境,不過令人跌破眼鏡的是,董事會挽救它的方式,竟然是找來一個醫療出身、毫無食品業經驗的行政總裁!

雀巢行政總裁 Ulf Mark Schneider(圖左)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雀巢行政總裁 Ulf Mark Schneider(圖左)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年 7 月甫上任的施耐德(Ulf Mark Schneider),是雀巢近百年來第一位外來行政總裁,曾在醫療公司服務 13 年的他,被視為雀巢因應新環境的救星。

面對衰退危機,雀巢朝兩方向轉型,一是從「營養品」下手。2016 年雀巢收購英國一家公司 Phagenesis,該公司研究吞嚥困難症療法,雀巢則開發適合該症患者的特製食品。

另一是進軍醫學美容(醫美)。2011 年雀巢成立子公司「雀巢健康科學」(Nestle Health Science),透過換股購併,全資擁有法國醫美藥品公司高德美(Galderma)。2014 年又花 14 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藥廠 Valeant 的注射式除皺藥物專利;並收購美國公司 Guthy-Renker 旗下一家合資公司,從而擁有全球知名的除痘產品 Proactiv。

雀巢甚至跨足傳統藥品,和生物科技公司 Seres Therapeutics 合資研發消化系統藥物,並曾與港商和記黃埔研發腸胃系統中藥。從雀巢大步跨向醫療領域看來,未來它將不再只是賣咖啡的公司了。

矽谷投資者、臉書第一個外部股東 Peter Thiel,有一套從零到一的理論。他認為,多數企業都只會發展從一到 N 的「水平式進步」,只追求產品的改善,或是效率提升等,但網絡的革命,讓「其他人會追上來超越你,就算你是第一個做也沒用。」

他鼓勵,大家該發展從零到一的「垂直式進步」——做別人無法模仿的創新,進而享有獨佔的優勢。

面臨環境轉移,未來有更多聰明的企業會向雀巢一樣,採取非常跳躍,或是獨佔性的嘗試,不會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