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 63 年研究:性格 3 歲不定 80

A+A-

iStock-505775250

如果性格是三歲定八十,而性格決定命運,那我們的命運是否已經從三歲那時已經知曉?未必。科學期刊「Psychology and Aging」日前發表的論文指,根據史上跨度最長的性格研究數據,即使是同一個人,經過幾十年人生,性格也會變得與早年毫不相似——少年時的你與年過古稀的你可能判若兩人。

是次研究橫跨 63 年,是針對人類性格的同類研究中距度最長的一個。研究最先於 1950 年對 1,208 名 14 歲蘇格蘭青少年進行調查,請他們的老師填寫問卷從六個方面(包括自信、毅力、情緒、自覺、獨創性、求知慾)評估他們的性格特徵;60 年後,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回仍在生並願意配合研究的 174 名 77 歲老人重新接受評估,請他們自我評分,並邀請多一個親密好友或家人協助評分。對比 63 年前,他們健康無大礙,但性格已大不同,令研究人員非常驚訝:「我本以為這次研究只是進一步證明人類無論活多久,性格都不會改變的新證據,結果從相隔 63 年的研究數據中,我們找不到任何明顯的性格穩定性,同一個人,青年與老年的性格彷彿毫無關係。」 原來三歲定八十並不全然是對的。

其實此前已有多個橫跨幾十年的性格研究,不論從童年到中年的比較,成年後早年與晚年的比較,或中年到老年的比較,大部分都反映調查對象性格最長可以 50 年不變——或至少維持一定程度的性格穩定性——只是它們的數據跨度和參加者年紀無一及得上此次研究。Mathew Harris 推測這也是是次研究結果出人意表的原因:「人一生的閱歷會造就無數微小的改變,只關注較短時間內的性格改變,就會忽略經年月累對人生全局的影響。其實隨時間流逝,年輕時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關係愈弱。」

70 歲是分水嶺?

2014 年曾有以 23,000 人 4 年間的性格數據為基礎的德國研究顯示,四分之一人年過 70 後性格劇變,而且與年輕人不同,模式不定難以捉摸。當時研究人員排除健康惡化、湊孫和退休生活等因素,認為生活態度的改變才是可能性最高的潛在原因。不論原因為何,綜看前後兩個調查,70 歲似乎是性格改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建構出來的性格

性格隨環境和人事改變不算新聞,例如美國人從西岸搬到東北或東南部會變得神經質,到中西部和猶他州則會變得和藹可親易話為;又例如 3、4 歲的孩童會「吸收」同伴性格,但這些都只是有限度的影響。倘若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情緒和行為真如研究所指,會在年歲間改變得翻天覆地,before 和 after 二者又可否被視為同一人呢?這在科學領域也有討論,例如從神經科學觀點出發,所謂性格流動而多變,因為自我本只是大腦虛構出來的夢幻泡影。

這次研究證明,隨著年齡增長,人類持續「新陳代謝」掉的不只細胞,也許更有我們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故此不要那麼快便看貶自己,尚未八十,來者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