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不起房產,並非香港獨有,只是香港問題最嚴重。
克林頓上台推動銀行規例鬆綁,以前擁有土地房產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還惠及麥當勞的一個收銀員和汽車油站工人。結果是銀行瘋狂借貸,風險打包,金融惡性膨脹,造成海嘯。
美國全國家居,自置業主佔有率 2006 年多達七成,但 2014 年跌回到六成半,僅是 90 年代的水準。意大利西班牙因經濟不景,年輕人房屋自有率也顯著大跌,其中以 40 歲以下人口的業主比例跌幅最明顯。
香港的富裕階層在雪梨、倫敦甚或名古屋,都擁有渡假屋,一年大部分閒置。日本二世古滑雪聖地,近年大量香港富人購買公寓,但香港大量人連劏房也買不起。視房屋為投資會導致投資組合不夠分散,儲蓄過度集中單一資產品種,承受樓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樓價上漲令許多人負擔不起房屋,但樓市大跌,泡沫爆破,則經濟蕭條,經濟活動放緩。如果房屋是借貸的抵押品,更導致流動資金緊縮,政府減少財政稅收。
香港的鬍鬚曾,倡議香港六成人住公屋,另外四成投資房地產的空間,即使有錢也受到擠壓。況且六成公屋根本沒有足夠的建築工人。並非鬍鬚曾的政綱有漏洞,而是地球一體化走入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