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研究解構為何成人對音樂產生難以自制的情緒,拆解某種音樂旋律莫名上腦或令人自傷的原因。不過對於嬰兒,除了知道他們喜歡巴哈多過 Aerosmith 之外,其他聽歌喜好我們卻所知甚少。有嬰兒行為學家、音樂心理學家和格林美歌手為此聯手,結合科學和音樂,寫了一首「科學證明能逗笑嬰兒的開心頌」。
此前大部分研究都反映嬰兒能夠記住聽過的節奏和旋律,他們偏好和諧多於強烈的音樂,喜歡女性聲線,若是用講「BB 話」的聲線更好。不過這些研究流於零碎片面,關於嬰兒聽音樂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始終是個謎。
嬰兒行為學家 Caspar Addyman 和研究過耳蟲現象的音樂心理學家 Lauren Stewart,首先歸納能吸引嬰兒的音樂特性,決定新歌方向:歌曲應該選用大調,當中要包含簡單和重複的主旋律,轉調、滑音等,並應用多種樂器如鼓和鈴鐺,既可讓嬰兒預計到接下來的旋律,也能帶來驚喜。由於嬰兒心率比成人快許多,因此新歌節奏可以寫得比較明快。最後新歌主唱需要具活力的女聲,最好錄音時嬰兒在場。
兩位學者的第二步是挑選作曲人,最終人選是曾奪格林美新人及歌曲獎的英國創作女歌手 Imogen Heap,她剛好是一名 18 個月大女嬰的母親。Heap 最初寫出 4 種旋律,兩種快,兩種慢,每種旋律都各有含歌詞及不含歌詞版。他們邀請 26 名介乎 6 至 12 個月大的嬰兒到場試聽篩選旋律,經過各人母親「翻譯」,發現這些嬰兒都喜好一致,不約而同偏愛其中一種較快的旋律。
揀好旋律,最好一步是完成整首歌。一段近 3 分鐘的音樂要全程抓住嬰兒注意力格外困難,其中一個秘訣在於寫得趣怪。他們請 C&G baby club 及 Heap 歌迷會會員中近 2,500 位家長票選嬰兒最喜愛的怪聲,第一位是「boo!」、第二名是砸舌聲(blow a raspberries,即伸舌於唇外吹氣發出的聲音)、第三名是打噴嚏的聲音,之後依排名是動物聲及嬰兒笑聲。另外,比起一般響音如「啦」,爆破音如「爸」和「趴」更討喜。Heap 集思廣益,將這些元素自然應用到新歌上,寫成渾然一體的開心頌。
在最後的試聽會中,所有嬰兒聚首一堂聽新歌,全部聽得笑逐顏開。不過不管成果如何,身為作曲人的 Heap 表示:「我的初衷是寫一首所有家長都可以唱給孩子聽的歌,因為當一個充滿愛意的聲線開口給孩子唱歌,不論他歌喉有多壞,也是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