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前,上海一個發布會上,韓寒宣布來年將會執導「天空製造」和「三重門」兩部電影,要大家敬請期待。卻到一個多月前,韓少失驚無神釋出了一部名為「乘風破浪」的電影預告片,定檔年初一上演。這電影拍得快上得快,開機到上演不到四個月,於是便傳出不少聲音,說韓少終於淪落到要當快槍手,為求新年賺大錢而粗製濫造了。
是否粗製濫造當然不是拍得快與慢,進戲院裡看正片才是唯一判斷方法。作為韓寒第二部電影,我認為「乘風破浪」絕不是一部好電影,卻不得不承認,是一部出色的娛樂片。票房和電影院裡的笑聲是最好證明,離場時,我甚至聽到後排觀眾說:「這是春節最好的一部。」我聽後覺得韓少趕頭趕命趕在此檔期上映確實明智。畢竟逃命時不用跑得比熊快,跑得比別人快就行了,當四部大陸賀歲片有三部都是印度取西經,你突然來一個大陸二三線城鄉的青年勵志故事,確實是口清泉。
然而「乘風破浪」跟韓寒的小說犯下同一個毛病,有小聰明的段子,沒有完整的故事。看韓少小說,往往是某幾個段落寫了帥氣的金句,或還人捧腹大笑的光怪陸離,然而每一頁所描述卻是不連貫,整個故事沒有一個目標,讀了大半本仍不知道它到底要帶你往何方。此毛病在小說還好,因為憑藉韓少的文筆,文字暪騙是可以的。然而影像化出來是另一回事,沒有了旁敲側擊的文字描寫,影像上的問題一覽無遺,段子沒有連貫性,除了是劇情停滯不前,好多場口的氣氛也會很突兀,人物行行企企不知要幹嘛。
這問題在上一部「後會無期」已經存在,作為一部公路片,它好多場景都是為著感覺和畫面而存在,即使刪掉,除沒有了幾個風格化的畫面外,對整部電影並沒太大影響,也就是所謂的戲劇目的不明確。「乘風破浪」裡稍有些微改善,例如韓少終於克制住自己,沒有金句滿天飛,人物對白也變得較為人話。然而韓少始終不諳一套嚴謹的故事結構理論,對「起承轉合」得到了其形,每一場的仔細設計卻欠奉。有時候笑聲一落,只遺下尷尬。
作為一個香港觀眾,看「乘風破浪」的最大感悟是原來我們終究活在一個過去式的城市,香港人所自傲的曾經,也就變成了曾經而已,而人家現在都向那些曾經「致敬」了——「乘風破浪」最讓人看得出來的「致敬」痕跡是陳可辛 1993 年的「新難兄難弟」。除了故事大橋一模一樣,裡面的小細節如梁朝偉回去看見發跡前的李嘉誠,如今也變成了鄧超看見馬化騰的笑位。然而「新難兄難弟」中梁朝偉和梁家輝的父子矛盾以至到最後釋懷時的感動和憂傷,在「乘風破浪」裡也是只能其形,不得其義。這或多或少透露了韓少本人,甚至是我等這一代人的習慣與性格。我們可以看出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我們卻害怕去說出來。我們所會做的,是形式化地勾劃出輪廓,榨出兩三個帥氣的金句。我們害怕赤裸裸地表達出人的內在感情,畢竟口說「我愛你」是肉麻嘔心的,在夜空下抽一根煙接一個吻才是有型。然而在戲劇上來說,原來適量的肉麻,適量的赤裸,是必要的,不然人物會變得很空洞。
當然,「乘風破浪」絕不是不無是處,正如我一開始寫的,它是一部出色的娛樂片,要笑的地方都笑了。韓少本人的標誌印記當然也不少,金句如:「都是小人,就別說甚麼大話了」的帥氣依舊,改編自日本經典歌曲和小林武史的配樂,也夠賞心悅目。特別想說,電影裡的飛車場面都拍得非常精采。作為車手的韓寒也許該考慮一下,安份拍一部關於他所熟悉的世界的賽車電影,那也許會是個很不錯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