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 2016 年第四季度,蘋果的現金儲備已達 2,461 億美元,比 9 月底再多近 100 億美元。CNN 形容「蘋果繼續印銀紙」。美國智能數據分析公司 Sailthru 首席收益官 Andy Leaver 則在 Twitter 發帖,拿蘋果囤積的現金,與多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量,證明何謂「富可敵國」:
Wow – Apple’s $246B cash hoard is more than the GDP of Finland ($239B), Chile ($234B), Bangladesh ($226B) and 145 other countries.
蘋果作為非金融企業,擁有如此龐大的現金儲蓄,可謂打破紀錄。若把這筆現金當作一間獨立公司,它會在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排名 13,僅次於 Alphabet、微軟、巴郡、亞馬遜、Facebook、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Johnson & Johnson、摩根大通、富國銀行、GE 和 AT&T,而高於 P&G、美國銀行、Chevron 和沃爾瑪的市值。
現時,蘋果把現金儲蓄的 94%,都放在海外的銀行帳戶避稅,但這個做法也許不能長久。杜林普爭取實施一次性減稅,以令蘋果、微軟、Alphabet、思科及甲骨文等科技企業,把存在境外的龐大現金,帶返或匯回美國,再用這些錢來聘用更多本地工人,落實他的「America First」願景。
部分人卻質疑杜林普想得太美,這些巨擎就算要把錢放回美國,相信也是傾向增加股息、回購更多股票,又或是收購其他公司。這樣一來,得益的不過是投資者,而非那些不太涉足股票市場的升斗市民。這種猜測,也許雖不中亦不遠矣。在周二與分析師的視像會議中,庫克就暗示蘋果或會把現金儲備用在交易上,並坦言「一直都著眼於收購」。
縱然蘋果擁有大筆現金儲備,多年來它亦借貸極多。在最近一個季度,蘋果的長期債務稍為減少,卻仍高達 736 億美元。幸而,蘋果的銷售額及盈利正重上軌道,現金儲備亦節節上升,對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喜訊。但接下來,庫克會拿這筆巨款做些甚麼?杜林普又會如何應對?這場「美國大鬥蘋果國」的戲碼,相信會是 2017 的年度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