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謎題:弟弟難及大哥叻?

A+A-

shutterstock_463400711

誰想長屈居他人之下?但或許有人命該如此,譬如家中老二

10 年前,丹麥一項研究就發現,對發達國家的兒童來說,出生次序甚為重要,次子或次女的成績及財富,平均比不上兄長或大姊,亦較易在青春期當上父母。但父母在誕下第二胎時,通常較有經驗和資源,為何晚出世的孩子反而會落後?科學家最近找到答案:或許是爸媽對他們投注較少的時間和關心。

全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表的論文中,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分析來自丹麥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大量數據,發現這兩個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竟然擁有同一模式:次子似乎比長子擁有較多優勢,在初生及幼兒時相對健康,就讀學校的程度相若甚至較高,但踏入青少年時期,卻較易闖禍,考試成績亦傾向較差。分野在男孩身上尤為明顯,約有三至四成的次男較長男易惹官非,在閱讀測試的評分亦約低三分一級。

研究人員嘗試尋找父母在兄弟姊妹之間出現差別對待的線索,結果顯示最大的不同,是相處時間的長短。他們發現,無論是在丹麥,抑或美國佛州,弟弟或妹妹較多被送進學前班。另外,他們取得丹麥父母的就業數據,亦發現當地母親的產假較短,多於次男兩歲左右就返回職場。這些都反映一件事:父母與長子及次子共處的時間和施予的關懷,份量上有所不同。但差別或是在所難免,又或是毫無意識。

作為長子,出世時固然享有父母集中的關注,而待弟妹出生後,父母留在家中照顧幼兒,亦能順帶多與爸媽相處。不過,一份在去年底發表的相關研究指出,美國父母對待頭胎和二胎確有分別:孕婦懷二胎時較少抑制吸煙或飲酒習慣,產後亦較少餵哺母乳,更有部分證據指父母會較粗心。研究人員相信,父母首次生育時,凡事小心為上,但有了經驗後,養育次子時就會「放棄一些或覺無關痛癢的做法」。

不過,在較為落後的地區,情形則完全相反。2014 年一份厄瓜多爾的研究指,當地家庭中年長的孩子表現不見得較好,原因是父母投入的差異 —— 年幼的一方較多以母乳餵哺,童年亦獲得較多關注。這種現象在窮苦家庭尤為常見。2010 年一份研究在分析非洲南部 12 國的數據後亦指:在較窮困的家庭,稍晚出生的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但在富人家中,倒是年長的子女佔優。

上述多個研究共同指出,父母對子女極其重要,特別是在初生時期。每名子女的個性皆不一樣,父母如只是以鐵板一塊的方式對待他們,恐怕適得其反,故此,用不同方法了解和應對,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