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專題報告指出,由學院教育到公司訓練的傳統學習模式正在瓦解。其一原因是所需知識日新月異,技能需要不斷更新,「製造業需要用腦多於單純把材料融鑄」。美國勞動數據便顯示,在辦公室的長期職位由 1996 年的 25.5% 下跌至 2005 年的 21%。
只有 16% 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 4 年大學教育能讓同學好好預備找到好工,雖然職業教育學院承諾學生能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學習專門技能的人比接受通才教育的更早離開職場,經濟學人認為這與專門技工的適應力較低有關。
- 一紙文憑的重量已經愈來愈輕,不斷自我學習才是未來趨勢。
與此同時,在職培訓卻與日俱減,以英美兩國的情況為例,20 年間便減少了近一半的在職培訓。反而自我進修開始流行,大家要自己負責發展自我的技能,例如花錢額外獲得正式的資格證明或學歷。
市場現有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MOOC 的課堂類似於學院和大學課堂,但一般不會像普通學院要求學分。著名的網上學習計劃 Udacity 與 Coursera 的「學生」可報讀一些收費不高的短期課程,獲得所謂「微證書」或「小型學位」以資證明,例如有關 Android 的操作系統、或自動駕駛系統的課程。MOOC 將是未來專業人士豐富技能的有效平台。
不過,終身學習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看新興的 MOOC 市場,仍然是服務原先已有高學歷者,如 80% 的網上學習者本身已具有大學學歷。 網上學習也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電腦知識,但即使是在 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仍有近 4 分之 1 的人是缺乏基礎的電腦知識。
既然教育是公共事務,促進公益,花在教育的開支便要用得精明,而不是鬥用得多。經濟學人則提出「進修學券」,例如在新加坡便有「個人進修戶口」,讓年過 25 歲的人在 500 個合資格的課程選擇合適自己的。香港早於 02 年已推出「持續進修基金」,但課程質素參差、手續繁複,申請人數連年下跌,可見即使意念良好,但需有良好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