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友人在快餐店裡吃下午茶,旁邊有位媽媽和約 4 歲多的兒子在吃雪糕,不久聽到:「呀,衰仔!」
媽媽:「啲雪糕滴到件衫領都係,又要我幫你抹番乾淨!」
兒子:「哦。」(默默地繼續吃雪糕…)
媽媽:「仲要哦我,叫咗你小心啲食架啦,唔係就會滴晒啲雪糕落件衫,好啦比我講中咗喇!再係咁,你以後都無得食雪糕呀!」
兒子臉色一沉:「唔好呀,我要食雪糕…」(說罷就放聲大哭…)
上述情況時有發生,作為旁觀者也覺得父母忙著應付,不但身心俱疲,自身也會覺得不愉快,好像每次都「執手尾」。如果稍為嚴厲訓斥,又怕傷到孩子的自尊心,真是左右做人難!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只要改變少許習慣就可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我建議這樣做:
孩子再因為吃雪糕而大意地弄髒了衣服的時候,直接敘述眼前的情況,不需加入感情,例如:「你吃雪糕時把衣服弄髒了。」,如果孩子沒有甚麼反應的話,就要說出更多資訊及相關影響,例如:「衣服弄髒了,不衛生,你亦會穿得不舒服。」這個時候,孩子會意識到眼前發生的情況是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卻又不知如何是好,這樣我們就應該進入下個步驟。
父母可以問孩子有甚麼解決方案,如說:「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好呢?」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孩子的答案有可能是天馬行空的,例如:「可以買件新衣服穿。」不管孩子的答案是甚麼,也要讓他先表達想法,可以說:「這是其中一個可能,還有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不要輕易拒絕孩子的意念,因為這樣才可以培養小朋友的創意思維!如果孩子一時未想到,父母可以提示說:「可以用紙巾抹嗎?」看看孩子的反應是怎樣!
孩子很快就有最終做法,屆時請耐心引導他們說出背後原因,例如:「哪一個方法比較好?為甚麼?」這樣有助他們建構邏輯推理,期望令孩子懂得分析,例如說:「用清水洗,因為手上沒有紙巾,旁邊有洗手盆……」,這樣就可以訓練孩子應變突發事情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在這段年紀的生活經驗不足,在相處時你會感覺到他們也想自己去解決問題,但卻不知如何做起,父母要在適當的時候伸手幫他們,和他們一起探索,讓點滴累積的成就感推動孩子進步。日子久了,當孩子遇到困難,會開始慢慢有自己的主張,但未必正確,父母需加以引導,令孩子習慣思考並循序漸進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