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的「西部世界」(Westworld)第一季上月落幕,此劇打開了機械人的幻想世界,表面上它固然是在探討人工智能的現實意義,機械人會否有日群起反抗創造和奴役它們的人類呢?同時,西部世界另一重要的主題是:何謂「意識」(consciousness)。文化評論家 Matthew Becklo 便指出,西部世界回應了兩個有關意識的經典哲學問題。
電腦能思考嗎?
1950 年,電腦科學家圖靈(Alan Turing)假設一個情況:電腦和人類均在一個密閉的房間中,分別被詢問各種問題,目的是讓第三者分辨出誰是電腦,誰是人類。電腦則被設計成嘗試誤導第三者,自己不是電腦而是人類,在這模仿遊戲中,假如電腦成功騙過詢問者,則算是通過「圖靈測試」(Turing Test)及展示出電腦的智力表現。圖靈測試回應了笛卡兒在 1667 年「談談方法」(Discours de la méthode)表示,機器不可能像人類般運用語言和符號來表達思想,笛卡兒認為能藉此區分機器與人類,圖靈測試卻嘗試指出機器與人類的智力差異不一定能夠分辨出來。
西部世界則揭示了圖靈測試的不足。戲中角色 William 在第二集中,問嘗試向他提供性服務的接待員(host):「你是真的嗎?」接待員回答:「如果你不能分辨,那它還是問題嗎?」這是圖靈測試裡面的「行為主義」邏輯:對外在刺激的行為反應才重要,思想(mental state)只是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傾向。面對著對答如流的接待員,真與假於人而言仍是重要的問題。
在第三集,福特博士(Dr. Robert Ford)更直截了當地說,接待員在第一年以後,已開始通過圖靈測試,只是另一開發者 Arnold 並不滿足於表面的智力表現,Arnold 想要創造「意識」。
人類只是如電腦般運作?
電腦可產生意識?問題的另一邊,其實是在探討人的意識是否有超越大腦以外的意義。人的意識是像電腦般產生的嗎?在 1970 年代後期,人工智能研究者聲稱電腦已能掌握部分語言能力,語言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和工具。不過於 1980 年,美國哲學家 John Searle 則提出著名的「中文房間論證」(Chinese Room Argument),反駁人工智能的觀念:假如一間房內,有一個對中文完全不認識的人,只按照房間內的指示說明,將相應的中文字組合成答案,遞出房外回答問題,那這個不懂中文的人算獲得了語言能力嗎?電腦如何能產生意識是哲學家苦苦思索的難題。
而由程式進一步擁有「意識」則是整個第一季的主題,西部世界對意識的理解,正正是超越物質層面和行為主義的意識。劇中一直鋪墊的所謂「迷宮」,真正意義是讓接待員從混沌中思考,從而產生「我」的概念,就像主角 Dolores 在最後一集中,由與 Arnold 殘影對話,突破成面對自己,象徵著她終於從不斷的思考中孕育出自我的意識。
有人執著於到底電腦能不能創造意識,反過來可以詢問:「人類又真的擁有所謂意識嗎?」在西部世界,人類是創造機械接待員的神,接待員被賦予虛構的背景,一切的情感、觸覺、信念、選擇都是人類所設計好。接待員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的「世界」,哪麼真實世界的人類會不會也只是第三方所虛構的「世界」?
觀眾以為覺醒了的接待員 Maeve 將帶領其他接待員發動叛亂,其後卻揭露原來所謂的「反叛」也是有人暗中寫好劇本,但當大家開始質疑「自由選擇」的時候,最後一幕 Maeve 卻又從列車走回樂園,這到底是 Maeve 的自由意志還是順從預設劇本便留下了懸念,這裡再一次給予大家詮釋劇情和哲學的空間。(其一製作人 Jonathan Nolan 後來在訪問中解畫,指他們「目前」的理解是:Maeve 在登上列車前是以鏡頭穩定器拍攝,到 Maeve 決定下車之時則轉用手提鏡頭,象徵 Maeve 有如脫軌的火車,第一次作出「脫離劇本的選擇」。)不過,大家是否相信「自由選擇」真的是「自由」選擇,便是另一回事了。
然而,西部世界終究只是一套劇集,不是哲學論文,不能期望它能完美解答本無答案的哲學難題,但美劇難得之處,就是在光畫背後,隱藏著製作人的巧思,在聚精匯神地觀看的同時,咀嚼出別的深意,以及引發繼續尋求答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