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80 年,北京的單車出行比例高達 62.7%,但到 2000 年已下降至 38%,於 2014 年更低至 11.9%。天安門和單車,曾經是北京,甚至中國的標誌,不過在暴發的中國,踩單車已不能象徵身分,不開汽車便不能宣示「我已富起來」。然而,近期單車在中國各城市,又以另一種形式火熱起來,名為「共享單車」的潮流。
公共單車和共享單車在世界各地不是新鮮事,不少大城市都設有讓民眾短期租借單車的設施,多由政府機構營運或公私合營,以推廣使用單車作短程移動,紓緩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早於 1960 年代,荷蘭阿姆斯特丹已有試行共享單車的概念,把噴上白色而不上鎖的單車放在市區讓人使用;後來歐洲不少城市有在跌跌撞撞中試行公共單車計劃,最初還是要解決單車經常失竊的問題,到 1990 年代末廣泛應用智能系統,公共單車系統才開始完善。
在中國創業的特點,就是一個標榜「創新突破」的概念亮相後,瞬間將在國內被爭相仿傚,這次是所謂「無樁式單車租賃」。北京摩拜科技於 2015 年初創立,2016 年 4 月宣布將在上海推出具智能鎖的橙色單車,名為「摩拜單車」(Mobile Bike),只要下載摩拜單車的 App,便能通過掃瞄車身上的二維碼,以每小時 2 元的價格租用單車,特點是無需定點借車和還車的「無樁式單車租賃」。
摩拜單車聲稱目標是讓在外日曬雨淋的單車「四年免維護」,因此車身使用全鋁設計;防爆胎的實心車胎,無需充氣;用軸承傳動取代鏈條傳動,不過初代的摩拜單車淨重 25 公斤,後來才改良至 17 公斤,及增設可調節座椅高度的設計。以上海為例,今年年底摩拜單車宣布已投放了 10 萬輛單車。
不過在此以前,名為「ofo」的共享計劃早於 2014 年已在北京成立,最初針對各城市的高校推出無樁式單車租賃,以黃色車身為標誌。摩拜與 ofo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今年 10 月 ofo 已完成 1.3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近月,名為「優拜單車」的初創公司繼 11 月獲得 1.5 億元 A 輪投資後,再獲得第二筆價值 1 億元的 A+ 輪投資,反映投資界對「共享單車」領域相當樂觀。除此以外,還有「小鳴單車」、「DDBIKE」、「小白單車」、「小藍單車」等等的共享單車將在各城市投入戰場。
共享理念本意善良,中國式共享單車成為投資熱潮,但中國人愛大躍進,處處要超英趕美,事事要一步到位,今次的全民大煉車,不走提高單車擁有率的路,口號打著服務「最後一公里」,最大的挑戰還是中國人的文明程度:胡亂泊放、私自上鎖、惡意破壞、拆鎖偷竊。數十萬的單車泊放在街道上,衝擊著道路使用權。
歐洲單車使用率最高的國家荷蘭和丹麥,也經歷了數十年才逐步建設便利單車使用者的設施,單車不僅代表「最後一公里」,而是短途出行的必需品。由於他們近乎一人一單車,共享單車與公共單車反而難成城市主流。今次中國的全民大煉車,假如是以給人盜竊或融鑄好幾萬部的單車為代價,卻能衝擊一下「中國文明」,倒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