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映不久即劣評如潮,網上鋪天蓋地充斥著「相比之下,郭敬明是個電影大師了」「王家衛到底欠張嘉佳多少錢」「梁朝偉是否被騙來拍這部戲」之類的討論,點評網站大打一星,甚至有人跟「富春山居圖」比較,說至尊爛片的冠冕終於要換人云云。對此,王家衛本人大開金口,在微博發文:「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於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只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聖誕快樂。」這種像是「一代宗師」裡高深莫測的對白,即被瘋狂轉發並加以解讀,研究大師話中是否有話,世人是否都太平庸,用了錯誤的方式去看這部電影。領銜主演的梁朝偉也轉發了該帖文,寫下:「我也喜歡。」
平心而論,「擺渡人」讓人失望,或客氣一點說,本人並不是它欲取悅的目標觀眾——然而,喜歡與否是主觀的,可以不需理由,是爛與否卻是客觀的,需要有分析。我認為,對於「擺渡人」的失望,不至於要把它歸納成「爛」。
爛片的定義是甚麼,就像漂亮與醜,當然是因人而異,卻仍然有一種普世的底線。比如說,當你吃到一個不好吃的橙,你可以批評那橙子好酸、太乾、太多核,卻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地批評它是一個爛橙。真正的爛,其定義該是客觀的,例如橙肉早已腐爛,從內到外的長出了霉,中間還有一條非常嘔心的蟲子在鑽,任憑天下間哪一個有常識的人類看到也絕對不敢吃,吃了要送深切治療部的。那就是一個爛橙。
同樣邏輯放在電影上,我會認為一部電影不好看的理由有很多,要批評它的角度也有很多,例如我可以批評「擺渡人」的故事混亂,沒重點,人物感情鬆散,心靈雞湯式的金句造作且不感動,梁朝偉和金城武又拍得不夠帥,實在有點老了。又或者可以說「擺渡人」的設計過份密雜,每兩分鐘加插一首配樂弄得 MV 似的,叫人喘不過氣來。更可以說,Angelababy 和熊黛林劈酒的那幾場戲拍得非常難看,沒氣質沒道德,讓人以為在看「喜愛夜蒲」。然而這都是有理由的批評,而不是一句到尾的把一部電影歸納成「爛」。
至少,我真心認為「擺渡人」的製作非常出色,在奧斯卡最佳攝影指導鮑德熹的操刀下,鏡頭在如雞尾酒般絢麗的顏色中穿梭,那種精湛在華語電影世界就不是多少人能夠操作得到,更不可能是郭敬明可以接近得到的一種領域。硬把所有看不順眼的東西拉扯然後綁在一起,除了是形容詞彙的貧乏和懶惰,更是一種無知。
畢竟這又不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世界不該只有兩種人,電影不該只有神片和爛片,也可以有平庸的電影、有讓人失望但有潛質變得更好的電影、有不算出色但勇氣可嘉的電影、有製作優良但言不及義的電影、有劇本出色但特技差勁的電影、有配樂動人但鏡頭像吃了屎的電影、有各方面都好但價值觀虛偽的電影……太多了。電影的好壞當然不是觀眾的責任,作品出街,觀眾當然有權去用自己的方式去批評它。我想說的只是,世界是多彩的,兩極之外尚有好多美麗和有趣的事情,選擇怎麼去理解一個東西,是寬容是拘謹,是極端是中庸,是沒理由是我不喜歡講理由,這些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你用怎麼一個態度來過你的人生。
言歸正傳,作為一份影評,說了這麼多沒有親切感的大道理卻不提電影一字,證明我真想不到可以講些甚麼。如若以上文字讓你誤會我是替張嘉佳、王家衛、梁朝偉、金城武或甚澤東電影辯護,好像我是這部戲的忠實影迷,或我收了錢來替人在網上平反,那我必須用最後一句來利申一下:「擺渡人,渡人渡己——抱歉了,我不喜歡。」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