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初秋,一班動物拖家帶口南下,抵達正值捕鯨季節的阿拉斯加城市覓食,不少遊客為見牠們長途跋涉而來。但牠們不是逐水草而居的動物,也不是定期遷徙的候鳥,而是全球暖化下的氣候難民:北極熊。
北極熊在冰上獵食海豹,但隨著全球暖化加速,冰層邊界節節後退,速度比科學家所預計的都要快。2016 年大部分日子比往年都要暖,而結冰期卻遲遲未到,今年 11 月北極錄得史上最小的冰層面積,11 月中短短 5 天冰層就縮水 1.9 萬平方英里。棲息地萎縮,能獵食的海豹又愈見稀少,北極熊只能上陸地覓食。根據今年一項調查,南波弗特海平均有 20% 北極熊選擇從冰層轉移陣地到陸地,而 20 年前只有 6%。牠們的逗留時間也比以往長,從前平均只會留約 20 天,今年牠們 8 月抵埗,一直留到 11 月。
阿拉斯加沿海小城 Kaktovik 的城裡城外,科學家最高記錄曾同時發現 80 隻南下的北極熊。牠們到處流連,挑著漁民剛捕獲經剝皮剔肉剩下的鯨魚骨架。這裡沒有高脂肥美的海豹,牠們只能吞食漁民看不上眼的剩肉和鯨油;而且偶爾會被當地巡邏隊驅趕,居民為防備牠們,出門更會要帶槍或驅熊噴霧,北極熊在城市成了不折不扣的難民。所幸至今未曾發生北極熊攻擊人類事件,但若北極熊數量增加到 Kaktovik 的食物供應無法負荷的地步,將完全扭轉形勢。研究北極熊攻擊人類個案的 James Wilder 指:「體型肥碩的北極熊不會對人類構成安全威脅,一旦牠們開始消瘦,缺乏營養,附近人類就要當心了。」
- 三頭北極熊分吃漁民屠宰後遺留的鯨魚肉。
北極熊理應吃得肥肥白白過冬,但在南波弗特海和西哈德森灣所見的北極熊,體型愈來愈小,研究北極熊近 32 年的生物學家 Andrew Derocher 指:「你可以看到牠們成長速度減慢,而且不像以前強壯。」而老幼的北極熊更可能因捱不住嚴冬死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15 年的一項評估估算,到 2050 年北極熊總數將下降 30%。
北極熊的存亡問題不在旦夕,但對遊客來說,到 Kaktovik 觀看北極熊卻是刻不容緩。2015 年有 1,200 人到訪 Kaktovik,擠滿當地兩個小旅館和來往當地的班機。部分人是關注北極熊瀕危問題,出於「在牠們死前見最後一面」的心態;有些純粹為了影靚相,可惜是流落北極冰外的北極熊全身滾滿泥沙和鯨魚血肉,其中一個來自荷蘭的遊客表示:「牠們看起來不像北極熊,不過沒關係,回去我會修圖。」
大部分瀕危物種例如獅子,面對的問題不外乎狩獵或偷獵,但北極熊最大的威脅卻是一個不可控因素: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氣體導致融冰,融冰擋不住,北極熊的獵食空間就岌岌可危,專家指:「北極熊需要在冰層才能獵食海豹,才能繼續做一隻北極熊,這是底線。」生活環境改變或許會讓北極熊學會以其他獵物維生,但這類進化需要上千年時間,遠遠追不上冰層的融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