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到過中國工作或旅行的人必然被問過:「你有未有 Wei 先(微信,WeChat)?」當然,他是知道你是外國人才這樣問,在中國擁有 WeChat 手機應用及帳戶,比在香港擁有 Facebook 帳戶更普遍。中國擁有獨一無二的「內聯網」,不合中國政府心意的外國網站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養成一頭掌握國民所有生活行蹤的超級巨獸,WeChat。
雖然沒有 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但中國有著一大堆抄襲外國的替代品,沒有 Google 但有百度、沒有 YouTube 但有優酷(連讀音都參考了,相當有心思),沒有 Twitter 但有微博,滴滴出行、淘寶網,這樣的例子數之不盡。紐約時報將中國的「內聯網」比喻為,互聯網大海旁邊的一個湖,在湖裡有著類似大海生物的怪物,卻因環境不同而發生變異和進化。不過有些怪物實在進化得太驚人,西方國家卻開始倒過來抄襲中國,WeChat 正是最突出的例子。
現時中國有超過 7 億的 WeChat 用戶,在中國近乎只要有智能手機,便離不開使用 WeChat ,雖然 WeChat 只在 2011 年 1 月誕生,其公司騰訊卻藉著 WeChat,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科技企業。而在網絡詐騙不絕、缺乏互信的中國,WeChat 卻讓中國人出奇地放心,過半的用戶更已把銀行卡連繫上 WeChat,城市處處可使用 WeChat 交易或轉帳,中國跳過了電腦和信用卡的階段,直接領先於移動電子交易。
一個手機程式,佔據了人民生活的全部,集合了 WhatsApp、Facebook、Skype、Uber、Amazon、Instagram、Tinder,你想不出的應用功能,WeChat 也有覆蓋,例如在 WeChat 上可預約醫院服務、投資、點餐、付款、轉帳。紐約時報便指,這種包羅萬有的功能,徹底改變了「病毒式傳播」的概念,病毒式傳播是把圖像、影片和資料通過用戶之間轉發,從而達到像病毒般極速傳播的效果,WeChat 則把病毒式傳播擴展至各種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西方的大數據王國
這樣的超級應用,反而讓西方國家上了一課——把所有的功能集了一身,當中蘊藏巨大商機。用戶去過哪裡、出行的原因、平時的閱讀和瀏覽喜好、通訊的內容、線上線下的購物紀錄,於廣告商而言,是夢寐以求的寶箱。善於監控訊息、法制寬鬆的中國,有著天時地利能養出 WeChat 這頭巨獸。Facebook 副總裁 David Marcus ,負責營運 Messager,也曾公開表示 WeChat 值得學習,他也正計劃把 Messager 與商務及購物融合,八足之多才能抓住財路。
Facebook 於 2012 年以 7.15 億美元收購 Instagram, 2014 年更以 190 億美元高價收購 WhatsApp。今年 8 月,WhatsApp 更新使用條款,假如用戶沒有在 30 日內拒絕接受新條款變更,WhatsApp 用戶將與 Facebook 及其旗下應用程式共享用戶資料,包括電話號碼、應用程式使用紀錄等,相對於 WeChat 而言,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已引起極大反響。但是免費的 WhatsApp 根本只能走這條路,因為收費的話,反彈更大。
除了 Facebook ,另一科技龍頭 Google 於今年 6 月亦更新了私隱條款,表示用戶的個人身份數據可能會與網頁瀏覽數據連繫,以服務廣告投送,即是你的 Google 能取得你個人資料來賣廣告。此外,現時在 Facebook 上的廣告,也正在利用用戶的瀏覽記錄「來投其所好」,上一頁你看過了某公司的波鞋款式、冬季衣物,Facebook 便能以此為指引,向你提供更多相關衣物波鞋廣告。
WeChat 不消說是中國政府樂見獨大,以助中國政府監控國民,中國國務院也正計劃用大數據為每個公民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大多中國國民也不甚關注個人私隱,甚至為 WeChat 的無所不包而自豪。然而,令人擔憂的是,西方企業也正逐步建立他們的大數據王國,或有一天大家突然發現,個體自由已無聲地被大數據王國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