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強國的窮,是窮在骨子裡

A+A-

日本室內設計師加藤惠美子的一本小書「有氣質的簡單生活」,初以為是小資女的生活讀本,其後發現 167 頁的小書,卻是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淺出,一針見血的佳作。作者由日本生活文化小事,直達民族心理的核心,簡單講,她解答了為何在日本,我們特別快樂?也解釋某些國度的人,總是那麼令人沮喪……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的一幕,日本美學觀仍然傳承,這也令日本出品的電影猜有一種獨特,只有日本電影才有的質感。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的一幕,日本美學觀仍然傳承,這也令人感到有一種只有日本電影才有的質感。

淘寶爆買及奢侈炫富,源於無法從容

全書其實也是生活指南,不過並非那種沒頭沒腦,自以為有型的主觀吹水,而是夾雜著無數精辟獨到的歷史文化見解。那些生活提案,本身便很好,如家中的西式餐具,該只有一套純銀的刀叉及白色瓷器便足夠了,挑選花樣複雜、可愛的餐具,只會讓家裡囤積愈來愈多派不上用場旳餐具,同時也會失去磨練感性的機會。

在提案背後,作者闡釋日本傳統文化的美學觀,讀者會更明白自工業革命起,人類文明發生了甚麼問題,為何會有這麼多的浪費及環境問題。作者對這些行為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精神上的貧窮——書中對於貧窮的看法,很精準:「對人缺乏體貼是貧窮,由於貧窮所以缺乏從容,這種人無法感謝別人的行為,甚至會踐踏傷害他人。太想出人頭地也會帶來貧窮;想要模仿他人的事情同樣也是貧窮。」

言簡意賅,而以此理解中國的現況,會得出不一般的洞見。淘寶是大眾的伊甸園,平到笑,任買任食,像打邊爐,人人皆是「眼闊肚窄」,結果造成浪費。兩者背後的動物性動機其實一樣,就是人活得不從容,不從容的人怕失去機會,他們不清楚自己需要甚麼,一定要積穀防飢;某些有錢的人不從容,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別人看輕,覺得自己一直不被重視,甚麼也說是被歧視,甚麼也是不平等,深信只要今天老子有錢,誰敢看輕我?

而這種不從容源於貧窮。有趣的是,以物質計算,今時今日,被稱也自稱的「強國」,為何仍然這麼不從容?原因在於強國仍然沒法體貼別人(如中港政治互動)、仍然覺得被人看輕(如內地的收購行為及國族情緒)、仍然很想模仿別人(到底淘寶上,有多少是正貨?),因為貧窮的人只想拼命保護自己,結果其他地方的人便會看到掠奪,感到不安。

有氣質的簡單生活:練習讓生活過得更好又自在一點 作者: 加藤惠美子 出版社:遠流
有氣質的簡單生活:練習讓生活過得更好又自在一點
作者: 加藤惠美子
出版社:遠流

追求空無一物,和曾經空無一物

書中另一「震撼」見解:「日本人天性喜歡追求『簡單生活』,並一路從過去到現代,實踐到今日。清貧的極致表現就是『空無一物』。那麼空無一物之時,最大的收穫是甚麼?就是精神上的豐收吧。精神豐收是指擁有絕佳的感性,能夠從「無」當中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從日本的茶道及花道便可見這種精神的現實執行,而在物品本身,由於空間內的簡單,讓人更專注,可以領略物品跟生活、歷史及人性的關連。

中國的文化修養,本來也有琴棋書畫,講求品味、留白與想象,當然這些東西本來也只屬精英階層的文娛活動,不過經過一番消磨,也煙消雲散了,特別是當看見張曉明的四個大字,能賣過千八萬港元,其實對於中國近代的轉接及所謂進步,不無諷刺,不過算了,總好過大刺刺亮刀子要錢。無論如何,可能是餓得太久,加上自我書寫的歷史總描述自己是苦大仇深的被害者,再加上變幻莫測的制度及人事與權力,誰可以忍受家中空無一物,誰可以又有閒情、心思,來跟你慢慢細味?

這解釋了強國為何總是狂買狂起,要高要大要多,因為這個民族曾長時間活在否定一切當中,說得狠毒一點,社會的低下層本來就活得不自在,而整個社會更曾規定要空無一物。不知道是現在要補回這失去的青春,還是創傷後遺症,人就開始粗暴拼命的消費狂買,當然這會造就短期的經濟奇蹟,不過同步造成瘋狂浪費。淘寶購物的心理準備,是快來快去,貨不對辦也無所謂,預了輸錢,才有機會獲意外驚喜,而購買日貨,則是心裡有保證,而買回來後,還有意外驚喜……例如電飯煲及廁板……

用消費來見證生存,四出藏起金錢希求保命,無一不對外輸出各種震盪,香港便正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震動。或許直至某天,強國人不會再急著跳出來,說誰家又管我的內政,誰家又欺負我們,而是多點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感受別人的不安,否則大家也無法過有氣質的簡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