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若谷@Live Norish
由於「Not in My Back Yard」的思想根深柢固,很多香港人也不希望家中附近有墳場。一怕祭祖日子車水馬龍,二怕香火鼎盛濃煙入屋。再者,如在夜闌人靜時打開窗戶見到大大小小的祖墳,總會令人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吧。
瑞典斯德哥爾摩卻沒有這樣的煩惱。
市內最大的墓園「林地公墓」(Skogskyrkogården)在南島的心臟地帶,從市中心站坐地鐵前往也只需要 14 分鐘。公墓佔地 96 公頃,種滿松樹及榆樹,高高低低的包圍著墓碑,有如守護著無聲的故事。樹有風為伴,公墓也不見得寂寞,那裡附近全都是民居,有超市、餐廳,而公墓本身也是一個公園,年輕人會在那裡閒逛,長者也會去晨運,呼吸新鮮空氣。它完全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沒有成為那個「Not In My Back Yard」的負擔。
20 世紀初,斯德哥爾摩政府發現墓地供不應求,於是決定於南島 Enskede 一帶建立一個公墓。他們廣邀世界各地精英遞交建議書,最後選出 Gunnar Asplund 及 Sigurd Lewerentz 成為公墓的設計師 。林地公墓的概念就是「已逝者的花園」,設計師致力將裡面的設施,例如是墓碑、小教堂等與北歐樹林結合,令大自然與人類合二為一,在當年來說是一個脫俗而新穎的設計,影響深遠。
於 1989 年的一個下午,瑞典政府收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的信,問他們是否希望提名林地公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對於一個近代建築,收到如此邀請絕對是喜出望外。經過五年的籌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終於在 1994 年將林地公墓列入為世界第 558 個文化遺產,使它與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及華盛頓的阿靈頓國家公墓齊名。
我特別喜歡林地公墓中的教堂(The Chapel of Holy Cross),雖然不如歐洲大陸的教堂宏偉而細緻,但它的聖壇卻是如此親切,禮堂的壁畫顏色柔和,構圖優美,同時充滿希望。那座管風琴是不可或缺的,清脆的琴音帶著對往生者的各種祝福,直達天堂。
林地公墓是斯德哥爾摩人的驕傲,那裡有導賞員帶遊客欣賞園內的建築,而且很受歡迎。你一定覺得奇怪吧,到外地旅行遊人家的墓地?到過公墓的朋友也許會對它的靜謐的環境有深刻印象,那種感覺在香港很難找到,感受在家找不到的大概就是旅行的意義。
斯德哥爾摩旅遊局官方網站亦有介紹此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可到網站查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