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文學電影,主題就是「距離」:第一,新聞和真相的距離,第二,前線和後方的距離,第三,個人心靈和社會的距離。
所謂 Alienation,是西方現代文學的一大題材。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性在機械物質的叢林之中迷失,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工業文明造成的軍事破壞,在文學電影「西線無戰事」已經表達無遺。直播越戰的「獵鹿者」,講越南戰場和美國中產階級一場冗長的婚禮的內外對比,是探討戰爭的心理創傷的開山之作。
在李安的新作之中,越戰背景變成伊拉克,美兵上陣前的婚禮換成了一場球賽的啦啦隊慶典。
球賽中場的煙花,對於林恩幾個小休的美軍,像戰場的槍炮。他追憶回國前在伊拉克的一役,如何戰死一名軍官、刺死一名伊斯蘭恐怖份子。戰場的扭曲,令他陷入惶惑:眼前的運動員和女舞蹈者,完全與外面的戰爭毫無關係。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當一個年輕人的存在,完全由一個民選但是人民又從無得知的政府在遠方發動的戰爭來定義,而且生死難卜,中場之後再赴戰場,可能馬革裹屍而歸國,成為國家公墓的其中一個十字架。
到底是民眾愚昧,還是政府荒謬?還是由精英操控的國際霸權,是假民主之名的一場騙局?在美國大選換屆之際,此片格外啟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