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上流行的反映男女心聲的「XX 語錄」,同時反映男女性格想法大不同?男女的生理特徵分別固然明顯,但兩者的心理差異卻複雜得多。然而,就算你相信兩性的心理性格的確有別,但又該如何量度?而這些差異到底是源自與生俱來的生物特點,還是社會或文化所塑造?
英國心理學家 Christian Jarrett 在 BBC 撰文解答以上疑問。Jarrett 指出,大多的研究均顯示,男女的性格確有某方面的差異。其中一項具影響力的研究是 2001 年由 Paul Costa、Robert McCrae 與 Antonio Terracciano 所進行的研究,研究訪問了 26 個國家、超過 23,000 名的受訪者,囊括歐亞不同文化的地區。研究中,女性相對男性一致地評價自己較熱情、友善、容易焦慮及對他人感受較敏銳;而男性比女性更覺自己較果斷及對新意見更開放。以心理學術語來表達,女性在「親和性」(Agreeableness)和「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的平均得分較高,男性則在「外向性」(Extraversion)得分較高。
2008 年同類研究的結果也與上一致,研究針對男女 5 大性格特質,訪問了來自 55 個地區、超過 17,000 名受訪者,女性的自我評價同樣較傾向「親和性」,男性則傾向「外向性」。以上兩項研究或有可能是受訪者因社會期望而影響自我評價。不過,在另一項研究之中,受訪者被指示要評價一位他們最熟悉的男性或女性,也得出類似結果。另外,據一項觀察了 357 對異性雙胞胎的研究,男女的性格差異,可早於 3 歲時便體現,性格方面,男孩平均比女孩更活躍。
演化心理學者認為,以上現象反映人類先祖生存需求的影響:女性需更具「培育」(nurturing)的性格特質,便較容易育成下一代;相反男性則要有英勇的性格,才能與其他男性競爭。而這些性格特質便由此代代相傳。
然而,部分學者則不完全同意純生物學來解釋人類行為,他們認為這似乎低估了社會與文化的影響。不過,在 Costa、McCrae 及其他跨文化地區的研究,卻發現男女的平均性格差異,在已發展及性別較平等的地區如歐美,反而較亞非等較低男女平等程度(如以女性識字率和預期壽命來量度)的地區為大。其一的可能解釋是,在自由和平等的環境,反而有助先天和生物的因素形成性別性格差異,這就像在愈平等的教育環境,先天較聰明的同學的學業成績便愈出眾。
只看表面的評價缺點或會有偏見滲入,另一種觀察性格的方法是側面量度,例如觀察某人回應不同字詞的打字速度來估量其性格,避免受訪者有意識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性格,及避免文化期望的影響。2013 年一項運用直率(explicit)及側面量度性格特質的研究發現,側面量度的性格仍是存在,特別是女性在「親和性」和「情緒不穩定性」方面。不過,側面量度的性別性格差異比標準直率量度的小達三倍,顯示有意識的偏見放大了傳統方法量度的差異。
故事還未完結,有研究再把性格特質再細分成 10 種性格,發現女性在「熱情、同情心、禮貌、整齊、易變、放棄、開放」七項方面得分較高,男性期在「果斷、勤勉、知性」三方面得分較高,但研究者 Yanna Weisberg 等人表示,所揭示的性別差異只屬小至中等程度,「這些差異或對人類文化具重要性,但或許對男女間的溝通沒有造成多大障礙」。
美國 90 年代流行心理學家 John Gray 所著的一本暢銷書就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為書名,強調男女有先天的分別,不過更重要的是兩性之間要互相體諒。假若「XX 語錄」目的是讓異性更了解對方,而不是單純的嘲弄發洩,差異亦可使人際關係多元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