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星非常熱鬧:NASA 發佈最新圖片、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MARS」下月公映、歐洲太空總署的太空船「Schiaparelli」本月 19 日即將登陸火星,為 2020 年鑽探任務探路--人類為何要不惜人力物力成為「星際物種」,或起碼是「火星物種」?
據說看得多國際新聞,思想會「國際化」;星際新聞愈來愈多,人類是否也逐漸「星際化」?繼日前日本發佈「輝月號」於月球所攝影像,一群國際科學家又提出建立首個太空國「Asgardia」,預期 2017 年發射衛星,公民資格開放予地球人網上登記,只要申請超過 10 萬,即可向聯合國申請建國。截至星期三(12 日)已有 605 人表示有意新國籍,不久之後,聯合國或將升起一支新國旗。
企圖染指太空移民的還有 NASA 和 SpaceX,前者計劃 2040 年代送人類上火星,並已展開宣傳招募;後者總裁 Elon Musk 則揚言殖民計劃或可於 2024 年實現。
移民火星絕不簡單。要上青天,耗費人力物力也是天文數字:Elon Musk 估計,每運送一人上火星平均成本便需過百億美元;加上火星環境嚴苛:有山無水,寸土不生;氣候極寒,最暖也低於零下 40°C;宇宙輻射嚴重,將對人腦造成永久創傷。即便如此,移民火星仍然極受歡迎,早前被質疑造假的「火星一號」(Mars One)計劃就收到數以萬計的申請。
國家地理頻道節目「MARS」的故事便是建基於 2033 年的火星殖民計劃,集合一眾科學家的意見,探討未來人類移居火星的處境。由登陸、定居火星到在地種植、發電,科學家嘗試為計劃解難。例如,地表宇宙輻射強烈,甚至能穿透太空船,對此,人類可以寄出 3D 打印機預建避難所,或住進火星地底岩穴以避開輻射和嚴寒,甚至改變人類基因(如以 CRISPR-Cas9 技術編輯基因)以配合火星環境,從而毋須穿上太空衣即可行走赤土。
不論如何,殖民火星之舉將意味人類一往無前,「新火星人」可能無法重新適應地球重力,或是變異基因不宜定居地球,有科學家就預測,日後或會出現「形態差異極大的人類」。所謂文明,就是人類克服自然、利用自然的歷史;為了成為星際物種,人類甘願交出主導權,被另一種自然重新塑造,不理代價之大,想方設法、排除萬難也要殖民火星,背後動力若說是人類的意志,或者更似是科學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