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旅行已經成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過去的世代相比,千禧世代的旅遊,不再是單純意義的旅遊,而在職業需求和人生目標方面,都發生了徹底轉變。
首先是社交網絡的影響。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的數據,2015 年旅行社的利潤總額減少了 34.14%,國內遊客經旅行社出遊的比例已經從 2010 年的 60%-70% 下降到 2015 年的 20%-30%。
新的趨勢是一邊旅遊一邊打工、讀書、做義工,參加修行等,旅行的各個領域都出現「個性化」和「當地化」的需求,譬如 Airbnb;針對智能手機開發的旅遊應用程式也愈來愈多:翻譯、遊記、地圖、貨幣兌換、酒店評價等等。
從表面上看,年輕人的出遊機率遠遠高出父輩,信息爆炸的現實也足以令他們向「旅遊達人」進化,旅遊 KOL 通常會特別針對年輕遊客,推出所謂的「尋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第一次叢林(沙漠、極地)遊」、「30 歲以前要去的地方」等旅遊餐單,但現實未必如此。
在這個看似「說走就走」的年代,其實更多人是陷入了「被動旅遊」的型態:藉出 Trip 之便擠出幾天去旅遊,或者到另一個城市探望異地戀人,因為暫時的駐外工作就近出遊等等,此一新趨勢也孕育了一個新名詞 Bleisure(Business+Leisure)。
所謂的千禧世代(生於 1981-1997 年),由於全球經濟不景、初入職場的危機感,以及電子科技飛速發展,已經令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界線逐漸模糊。據美國消費及市場調查公司 GFK 的報告顯示,千禧世代 43% 都是工作狂,比他們的父輩更為努力,更有危機感,甚至出現「職場烈士」(Work Martyr)的新人格。ManpowerGroup 的調查報告則指,在全球的千禧世代中,73% 每週工作超過 40 小時,25% 甚至超過 50 小時。其中,中國年輕人每週平均工時為 48 小時,僅次於印度的 52 小時,排名世界第二。
中國媒體為這種打工仔發明了新的標籤「996」,指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每周 6 天。這些年輕人沒有時間放年假,因為根本沒有人能夠接手休假期間的工作,也很難和戀人或朋友一起放假,一起去旅行。尤其是中國的黃金週政策,都足以令年輕遊客卻步。他們的理想假期是利用週末和年假,自己拼湊一個假期。但更多時候,他們只能利用跳槽的空隙,在兩份工作交接期間出遊。雖然工作繁重,但許多年輕人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貢獻給了旅遊業,比起買樓當房奴,這未必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