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歲:她供完樓,一般人呢?

A+A-
非典型 29 歲:兩年供斷層樓。
非典型 29 歲:兩年供斷層樓。

女傑青黃仰芳自言 27 歲上車,兩年供斷,心得在於買樓信念高於一切,以「四倍努力」追趕他人 20 年時間。女傑青 29 歲供斷層樓,和蔡加讚 29 歲開設九龍城汽車廣場一樣,「努力程度」絕對是特例;那麼平均而言,今日一個 29 歲香港人,他和她的經濟條件又是如何?

美國勞工處有為 29 歲人口統計教育、工作、婚姻及居住狀況,四幅圖表即可概覽一般 29 歲人士的典型處境;香港則無特定年齡統計,只有分組比較。若從 25-29 歲組別數據推算,今日一個 29 歲香港人比起上三、四代的 29 歲典型人士,教育程度雖然大幅提高,然而經濟條件普遍更差,樓價佔收入比亦見急升,因此現年 40 歲的黃仰芳的經驗未必適用於一般港人。

教育

據親北京組織新青年論壇統計研究,按每 5 年一代劃分,1964 – 1968 年出生一代,大學學歷的勞工僅佔一成;70 年代出生平均約三成;到 1984-1988 年生世代,即 25-29 歲(2013 年計)組別,比例則高達 47%。而在高技術勞工量和大學及大專學歷勞工量上, 2013 年比 20 年前各見增長最少 60 多萬;不過,從事低技術職位的大學生比例亦由 9% 增至 14.6%,而過去 10 年的大學生勞工量增速(25-29 歲:4.3%)亦比再前 10 年(25-29 歲:6%)較慢 。換言之,大學生的數目整體增加,但近年增速見放緩。

收入

香港教育程度整體提升,但收入不見得一併改善。據統計,不論在起薪點、入息中位、薪酬增速和租金佔比方面,當代 25-29 歲香港大學生待遇比起前四代人均見惡化:

kuywfdfv

jkdwftydfd

bctydwio

ydfkuywg

簡單而言,今日 29 歲左右大學畢業人士的起薪點約為 11,800 港元,遜於 2000 年前畢業的大學生 1,000 至 1,500 港元;收入增速則是一代不如一代:由 20-24 歲過渡至 25-29 歲組別,增速只有 25%,落後前代一成有多,促成入息中位數逐年遞降(20 代後半大學生入息約 14,770 港元),而 25-29 歲過渡至 30-34 歲組別亦不例外,增幅四成二,前代則有五成三;樓價方面,今日 25-29 歲人士面臨租金佔收入比新高(2013 年 45.4%),高於 1997 年前歷史峰位(1993 年 33.5%),該組別收入最低一成人士佔比更高達七成。可說今日 25-29 歲大學生是同年最艱苦的一代。

而據政府 2016 年半年經濟報告,不論高中學歷、專上學歷或學位學歷,平均收入均按代際遞降,年輕一代最為輸蝕,今日 25-29 歲人士典型月入分別為 10,600 元(高中學歷)、13,700 元(專上學歷)及 20,300 元(學位學歷);另據政府統計, 2011 年 20-29 歲青年就業平均收入為 10,000 元,停滯十年。還未包括失業人口:20-24 歲人口失業率達一成,25-29 歲組別則為 3.8%。即使是 25-29 歲收入最高一成門檻,月收中位亦不過 29,000 元左右,女傑青大學時做傳銷月入三萬,全職工作月儲五萬,只是特例。

黃仰芳與傑青首席評審「肥胡」私交甚篤。
黃仰芳與傑青首席評審「肥胡」私交甚篤。

一個典型 29 歲香港人,現正面對社會環境退步、上流機會縮窄、經濟條件惡化,假如單單強調個人努力,忽略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對年輕人未免太不公道。不過,「成功需苦幹」、「獅子山下精神」、「四倍努力買樓」一類傑青建議之所以愈來愈惹人反感,在於背後一套用錢定義人生的價值觀,已與普遍年輕世代脫節。比起買樓,他們可能更有興趣「和朋友共聚聊天,跟家人一起看電影,甚至看書發呆」--儘管在社會眼中,這叫廢青。